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地理文化 >
福州白塔
2025-03-19地理文化 3060人已围观
简介福州白塔,白塔寺,也称定光塔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于山西麓的宫殿式建筑。白塔不仅是福州的重要历史遗迹,还与乌塔、于山、屏山共同构成福州“三山两塔”的城市标志。 白塔寺历经修缮,现已恢复清代风貌,成为宣传佛教文化的活动场所,虽限制游人登塔,但仍全面开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发现:1963年整治塔周环境时,发现唐制青石须弥座束腰石雕刻15方,内容有海国神话、狮子、牡丹等,现竖立于原地。福州白塔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变迁,是福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福州白塔
白塔寺,也称定光塔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于山西麓的宫殿式建筑。白塔不仅是福州的重要历史遗迹,还与乌塔、于山、屏山共同构成福州“三山两塔”的城市标志。
白塔寺历经修缮,现已恢复清代风貌,成为宣传佛教文化的活动场所,虽限制游人登塔,但仍全面开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发现:1963年整治塔周环境时,发现唐制青石须弥座束腰石雕刻15方,内容有海国神话、狮子、牡丹等,现竖立于原地。福州白塔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变迁,是福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文化意义:白塔不仅是福州的重要历史遗迹,还与乌塔、于山、屏山共同构成福州“三山两塔”的城市标志。
建筑特点:白塔高7层,塔身8面,内以砖砌,外用木构,顶有相轮塔刹,塔壁及门面绘有金佛像。塔高41米,为七层八角楼阁式砖塔。
名称由来: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因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塔身涂白灰而得名“白塔”。
地理位置:白塔与乌山的乌塔遥遥相对,共同构成福州“三山两塔”的重要景观。
建造背景:白塔由唐代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于唐天祐元年(904年)为超度父母亡灵而建。相传挖塔基时发现一颗明珠,故命名为“报恩定光多宝塔”。
历史重建变迁: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由乡绅张经、龚用卿等集资重建,塔高缩减至45.35米,仅为原塔之半。
五代时期白塔寺是福州名寺之一,唐天祐二年(905年)创建,原为藏经之所,两年后,为祝贺朱温即位,改名为“万岁寺”(俗名塔寺)。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殿宇大多毁于倭患。现存寺庙是清道光年间重建。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为华封堂、方丈室、客厅、僧舍。寺旁为著名的高41米,七层、八角,外敷白灰的白塔(“定光多宝塔”)。游客可登塔顶,俯瞰城区。
白塔寺是现存建筑群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重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三大殿。在大雄宝殿之后,仰板上彩绘人物图像75幅堂内悬挂一面“宝络庄严”泥金匾,是清嘉庆九年(1804年)镇守福州将军庆霖和台湾知府庆保两兄弟同立的。 法雨堂是人们为纪念后梁时寺僧义收“积薪”、舍身求雨而建的。相传,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福州久旱无雨,禾苗不长。这时,来了个游方僧义收到白塔寺祈雨,他在寺前用木柴堆塔,自己坐在塔上,闭目合十,为民祈雨。三天后,约定时辰点燃柴塔,义收仍坚持不动,随着火焰升起,大雨骤降,义收安然无恙从火中走下。后来,人们就建法雨堂纪念义收。法雨堂还曾是严复读书处,清朝福建船政学堂的校舍。
戚公祠在定光塔东,系纪念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所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在台州九战九捷。次年援闽,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四胜倭寇。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设宴饯行,勒碑记功。百姓在此建留念。现代的戚公祠是1918年重建的。祠内展有战袍盔甲,行军干粮“羌饼”等。附近有一长石上镌刻“醉石”二字,系戚继光抗倭大捷庆功,酒后步月到此醉卧之处。
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乾隆二年(1937年)改称大士殿。殿内有乾隆帝“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大士由男变女的故事。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时,为革命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大士殿东边的护国寺,西边是龙神庙。九仙观是于山最大的庙宇,建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第三殿称玉皇阁,供玉皇大帝和九仙。天君殿碑廊陈列历史碑碣19方。
于山摩崖石刻现存113段,宋刻有35段。福州市最大刻石《南校场演武厅铭》即在这里。此刻石共319字,每字大20厘米,字迹极为苍劲,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白塔寺修缮方案经省、市文物部门批准,于2007年3月14日举行“撒净”仪式,这标志着白塔寺修缮工程正式开始。修缮工程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比照清代光绪年间的旧貌重新修复白塔寺。
白塔寺基本保留了清代以来的结构,因此,本次修复工程不算很大。只修缮古建筑部分,本着按原样修复的原则,对损毁严重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进行落架大修,主要修复受损严重的屋面,并将后来被改建的部分恢复成清代原貌,三大殿的修缮工程在当年完成。
同时,拆除市文化局及下属单位加盖的办公楼。天王殿之后的天井两侧廊庑已经损毁部分,特别是东侧廊庑有些地方已经倒塌,也将在修复工程中按原样修复予以修复。据有关部门介绍,作为涌泉寺的廨院,修缮后的白塔寺将辟为佛教活动场所,偏重宣传佛教文化,寺庙将全面开放,但限制游人上白塔。

福建福州定光寺白塔传奇故事:
话说唐天祐元年(904年),福州城风云际会,闽王王审知坐镇八闽,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可这位铁血枭雄,心底却藏着一桩憾事双亲早逝,未能尽孝!每每夜半独坐,望月长叹:“父母恩重如山,我当何以报之?”
忽一日,闽王召来高僧术士,掷地有声:“本王要建一座通天佛塔,既为超度父母亡灵,更要庇佑闽地万民!”选址定在于山西麓,破土动工之日,奇事陡生。但见那塔基之下,竟掘出一颗明珠!宝光冲天,照得方圆十里亮如白昼!王审知大喜:“此乃天降祥瑞,塔名当为报恩定光多宝塔。
这正是:
闽王孝心感乾坤,
宝塔三劫炼金身。
白灰难掩明珠色,
双塔千秋护榕城!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白塔寺,也称定光塔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于山西麓的宫殿式建筑。白塔不仅是福州的重要历史遗迹,还与乌塔、于山、屏山共同构成福州“三山两塔”的城市标志。 白塔寺历经修缮,现已恢复清代风貌,成为宣传佛教文化的活动场所,虽限制游人登塔,但仍全面开放,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发现:1963年整治塔周环境时,发现唐制青石须弥座束腰石雕刻15方,内容有海国神话、狮子、牡丹等,现竖立于原地。福州白塔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福州的历史变迁,是福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
岳武穆八段锦
岳武穆八段锦是为北派八段锦、是岳飞所创立并流传民间,是不可多得的养生导引术,它也称为武八段锦、因其运动量大、动作难度比一般民间流传的文八段锦更注重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所以该八段锦历代都是秘传,武穆八段锦:预备式、混元起式,凝神静气、深长均匀的吸气,双手抱拳握固,收摄元神万籁归一。一、提地托天理三焦,何谓三焦?三焦者有二层意思、有广义和狭义两者,广义指十四经脉的三焦经脉,有着通阳气布水液,狭义者上焦肺心肝胆,中焦脾胃肠,下焦膀胱肾女子胞,其包括了五脏六腑,岳武穆八段锦第一式就先把气血水道和五脏六腑 -
华夏宝典之中药学一一第二章 泻下药
华夏宝典之中药学一一第二章 泻下药 。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三点: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
中医药简史
中医药简史中医学是指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阴阳、五行是先秦哲学的两个名词。阴阳作为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被广泛用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阴阳交替又被看作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因此,医学中引进阴阳,不仅方便归纳某些孤立的现象,也为解释其中的变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