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点苍派武术
2022-01-21武术文化 11241人已围观
简介点苍派武术:点苍派是一个神秘的门派,位于云南大理苍山,苍山又名点苍山,古籍中又作“玷苍山”。武侠小说中的点苍派,就是来源于此。该山山色翠绿,只有山顶留有积雪,故得名“点苍”。隋唐时期佛教传入大理,苍山便被誉为释迦修行的“灵鹫山”,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点苍山自古以来便在武术界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各派武术精华也随之在这里落地生根,点苍武术共有:太极门、八卦门、通臂门、形意门、南拳门、八极门、无极门等十大门派,器械主要有绳镖、十三节鞭、龙凤双刀、铎鞘、单刀、五行剑等近20种,值得一提的是铎鞘,就是今天的霸王鞭。
点苍派武术:点苍派是一个神秘的门派,位于云南大理苍山,苍山又名点苍山,古籍中又作“玷苍山”。武侠小说中的点苍派,就是来源于此。该山山色翠绿,只有山顶留有积雪,故得名“点苍”。苍山共有十九峰,从北至南分别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这十九峰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左右,其中最高的马龙峰,海拔4122米,峰顶终年积雪。隋唐时期佛教传入大理,苍山便被誉为释迦修行的“灵鹫山”,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点苍山自古以来便在武术界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各派武术精华也随之在这里落地生根。点苍山屹立在云贵高原西部,与洱海一同结构成苍洱生态文化区,是白族文明的中心区域,是五百年辉煌灿烂的南诏大理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腹地。唐代南诏国时期,南诏特有的铎鞘、浪剑、郁刀等便已蜚声中原;红衣僧人精通飞钵术,不但用于强身健体,还广泛用于战事活动,在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师的笔下神秘的门派点苍派,而点苍武术正是一直处于武侠世界边缘的点苍派,宋代大理国时期,世袭的相国高氏家族已精通南中诸拳棍。此外,历代高僧、道士、侠客也多在大理地区居住并传授武艺,促进了点苍派武术的完善与成熟。在当今现实社会中,有一个人继承了点苍派武术,白侍儒先祖落籍大理,以医术和武功著称,祖父白玉廷是大理当地深谙点苍秘籍的武侠大师杨大力的得意门生,从杨氏家传中获得了太和拳、擒魔拳和富于点苍风格的五毒拳等象形权的武功秘籍和真传,白侍儒从15岁开始就四处访师学艺,学会了点苍武术的一些套路和其他武术一样,点苍派的武术传承主要是靠师徒的口传心授,为了掌握其武功精髓,白侍儒亲自描画了一幅幅图解,花了数十年的功夫,掌握了点苍武术的拳法、剑法,白侍儒也被公认为点苍传人,大理地区当代武术代表人物,点苍派掌门人。作为点苍派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白侍儒先生出生和成长于大理知名的民族医药和武术世家。据史志记载,白氏先祖白和系中原人,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从父弟白敏中的后裔。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05年)落籍大理,以医术和武功著称,被大理国国主段思廉留于境内,尊为医长,祖祖辈辈一直担任着宫廷御医与武术教练。大理国亡,白氏沦落民间行医,融入白族,操白语,习白俗,世居崇圣寺三塔侧大营盘村(今三文笔村)。白氏三十五代孙白玉廷,创建了大理中医药骨伤科“宝林堂”,名噪一时。同时,白玉廷还成为深谙点苍秘笈的武侠大师杨大力的得意门生,从杨氏家传中获得了太和拳、擒魔拳和富有点苍风格的五毒拳(蜈蚣、蛤蟆、蜘蛛、孔雀、乌稍蛇)等象形拳的武功秘笈和真传,以精湛的武功荣任清末云南七十六镖的镖师,与当时大理著名的武术大师陈宝廷、涂玉廷并称 “大理三廷”。由于武术的传承基本上是一种单传关系,没有系统的文献典籍,为抢救这笔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中华武术,让传统武艺之花重放异彩,白侍儒先生用10余年时间,坚持不懈地对点苍武术进行挖掘整理,悉心研究,挑灯笔耕,用身体和心血终于写成了20余万字的《点苍武术》一书。可以说点苍武术是一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民族武术,而白侍儒先生则可以称点苍武术第一人。2013年10月,点苍派武术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苍武术共有:太极门、八卦门、通臂门、形意门、南拳门、八极门、无极门等十大门派,器械主要有绳镖、十三节鞭、龙凤双刀、铎鞘、单刀、五行剑等近20种,值得一提的是铎鞘,就是今天的霸王鞭。
白侍儒认为:学武之人三点非常重要。一是药功,二是人品,第三就是书法。白侍儒先生1994年申报通过黔卫健准字940083和940084及白氏奇骨珍与拾保膏,专治癌症与骨质增生的保健药品。1995年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保健药品白氏奇骨珍获国家科委、外经贸部、国家医药管理局、药学会联合举办的保健药品科技首届国际金奖。1999年获云南省卫生厅批准颁发的专治痛风病、骨质增生、类风湿、骨髓炎、骨结核、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的民族药"骨伤酊"准字新药证书及药品生产许可证书。 (文字整理:自然浪步人)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南少林寺【福建福清南少林寺】
南少林寺【福建福清南少林寺】南少林寺,坐落于福建省福清市东张镇少林自然村,始建于唐代,毁于战乱,据考该寺于清朝嘉庆年间因白莲教占据被清兵焚毁。在1993年6且4日,经科学考古工作者调查、考证和考古挖掘,在福建省福清市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遗址,又经福建省、福州市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在南少林寺,遗址中发现“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铭文,南少林寺以及石桥、石盂、石槽、石碾(药臼)、石碑、石础、石舂臼、石磨、石香炉、瓷器、钱币、铜镜,还有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不胜枚举。 -
香薷[草本植物中药名]
香薷[草本植物中药名] 香薷[xiāng rú]【药用】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水肿脚气。香薷功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应用: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煎服,3~9g。 禁忌:表虚者忌服。【华夏宝典/编辑部】 -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郑风【75.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 -
腊八粥做法
腊八粥做法做法一【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 红枣25克,陈皮1小片,【调料】:冰糖75克,【做法】:1.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2.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 煮约三十分钟,3.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特点】:甜爽可口,营养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