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地理文化 >
乌镇[江南水乡古镇]
2024-11-04地理文化 789人已围观
简介乌镇[江南水乡古镇]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乌镇--华夏宝典之地理篇:乌镇有7000多年历史、1300多年建镇史,是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古镇位于桐乡北端,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镇域面积79平方千米。2013年创办乌镇戏剧节,2014年起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2010年,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被国务院公布为AAAAA级景区。
乌镇[江南水乡古镇]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国家5A级景区,乌镇--华夏宝典之地理篇:乌镇有7000多年历史、1300多年建镇史,是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北端,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镇域面积79平方千米。乌镇人才辈出,涌现了茅盾、木心等名人大家。2013年,创办乌镇戏剧节;2014年起,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2010年,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被国务院公布为AAAAA级景区。
历史沿革
约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已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宋淳化三年(992年),乌镇属乌程隶湖州。宋熙宁十年(1077年),析嘉兴县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风等5个乡归崇德县,青镇在清风乡,属崇德隶秀州。宋元丰初年,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宋嘉定年间,升嘉兴为军,青镇遂属崇德隶嘉兴军。 2001年1月1日,乌镇东栅景区对外开放。 2001年7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乌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乌镇地处嘉兴市桐乡北端,京杭大运河西侧,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镇域面积79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乌镇地处东南沿海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长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1℃。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6℃;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降水量1233.9毫米,全年有3个明显降水时段即4—5月(春雨),6—7月(梅雨),8—9月(秋雨),冬季会下雪。乌镇年平均日照1842.3小时。一年中春季为78天,夏季为90天,秋季为64天,冬季长达133天。
主要景点综述:
古老的乌镇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四个部分。今景区分为东栅和西栅两个部分。
东栅
东栅景区面积宏大,景色清幽秀美,景区游程2千米左右,由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组成,置身东栅可深入感受江南水乡特有的清幽婉约的气息。
西栅
西栅景区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并有公路直通江苏、苏州和桐乡市区,交通便利。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西栅以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西栅景区面积宏大,河道纵横交叉,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
历史文化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理学家张杨园、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近、现代更有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文学家茅盾、农学家沈骊英、作家孔另境、海外华人文化界大师木心等都来自乌镇。
斯洛伐克的学者高利克先生曾经将茅盾的《子夜》翻译给他们国家的读者,1959年他首次来乌镇,只因茅盾先生曾告诉他:“你要翻译我的作品,最好去乌镇看看江南水乡。”
乌镇的名人大家,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游学或寓居于此。如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书画大家唐宰相裴休、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孝宗、唐宋八大家之父茅坤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是他们,给“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做了最具文化底蕴的诠释。
2013年5月,创办乌镇戏剧节;2014年起,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2019年3月30日,“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乌镇北栅丝厂开幕。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西施壶
西施壶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一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壶嘴便是西施的口,壶的身体则刚好是壶的盛水部位,把手便是纤细的腰姿。“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这个壶型在紫砂壶的史料中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最早做这个壶型的,当属徐友泉大师。倒把西施原名叫文旦壶,文旦壶中的格调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 -
中医望诊之眼部诊
中医望诊之眼部诊: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看眼睛也是望诊的一部分。从眼睛可以观察身体的健康状况,包括上下眼睑的颜色以及瞳孔、黑眼球和眼白等各部位,不同部位出现异常颜色,都可能是内脏疾病的反映。中医所称的“五轮”包括肝、心、脾、肺、肾这五脏,虚、实、寒、热在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异常表现,而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也和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互相对应。 -
崆峒派武术特点历史渊源
崆峒派武术特点历史渊源崆峒派武术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崆峒派武术,晚清时达到鼎盛,到了现代,已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视野。以致大多数人认为崆峒派只不过是武侠小说中虚幻的门派。崆峒派为名门正派,武术以剑术为主,走奇险辛辣之道。事实上,崆峒派武学中,剑术只是其中之一,崆峒派多用扇子、拂尘、铁耙、双钩等武器。现代弟子演练武功,用剑的反倒稀少。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术,威峙西陲”。而实际上,崆峒派武术流传甚广。在晚清的广东,武术成为抵御外敌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一飞、第九代掌派胡飞子均立过战功。崆峒派武术并 -
黄茶制作工艺与特点
黄茶制作工艺与特点制作特点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其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揉捻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制作过程1、杀青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