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地理文化 >
乌镇[江南水乡古镇]
2024-11-04地理文化 1145人已围观
简介乌镇[江南水乡古镇]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乌镇--华夏宝典之地理篇:乌镇有7000多年历史、1300多年建镇史,是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古镇位于桐乡北端,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镇域面积79平方千米。2013年创办乌镇戏剧节,2014年起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2010年,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被国务院公布为AAAAA级景区。
乌镇[江南水乡古镇]
乌镇位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国家5A级景区,乌镇--华夏宝典之地理篇:乌镇有7000多年历史、1300多年建镇史,是中国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北端,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镇域面积79平方千米。乌镇人才辈出,涌现了茅盾、木心等名人大家。2013年,创办乌镇戏剧节;2014年起,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2010年,嘉兴市桐乡乌镇古镇旅游区被国务院公布为AAAAA级景区。
历史沿革
约7000年前乌镇的先民已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了。那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宋淳化三年(992年),乌镇属乌程隶湖州。宋熙宁十年(1077年),析嘉兴县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风等5个乡归崇德县,青镇在清风乡,属崇德隶秀州。宋元丰初年,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宋嘉定年间,升嘉兴为军,青镇遂属崇德隶嘉兴军。 2001年1月1日,乌镇东栅景区对外开放。 2001年7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乌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乌镇地处嘉兴市桐乡北端,京杭大运河西侧,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两省三市交界之处,镇域面积79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乌镇地处东南沿海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长秋短,冬冷夏热,春暖秋凉,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1℃。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3.6℃;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降水量1233.9毫米,全年有3个明显降水时段即4—5月(春雨),6—7月(梅雨),8—9月(秋雨),冬季会下雪。乌镇年平均日照1842.3小时。一年中春季为78天,夏季为90天,秋季为64天,冬季长达133天。
主要景点综述:
古老的乌镇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四个部分。今景区分为东栅和西栅两个部分。
东栅
东栅景区面积宏大,景色清幽秀美,景区游程2千米左右,由东栅老街、观前街、河边水阁、廊棚组成,置身东栅可深入感受江南水乡特有的清幽婉约的气息。
西栅
西栅景区位于乌镇西大街,毗邻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并有公路直通江苏、苏州和桐乡市区,交通便利。与东栅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不同,西栅以商务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西栅景区面积宏大,河道纵横交叉,有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全国古镇之最。
历史文化
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从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到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理学家张杨园、藏书家鲍廷博、晚清翰林严辰、夏同善。近、现代更有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文学家茅盾、农学家沈骊英、作家孔另境、海外华人文化界大师木心等都来自乌镇。
斯洛伐克的学者高利克先生曾经将茅盾的《子夜》翻译给他们国家的读者,1959年他首次来乌镇,只因茅盾先生曾告诉他:“你要翻译我的作品,最好去乌镇看看江南水乡。”
乌镇的名人大家,他们从乌镇走出去,胸怀水乡的博大,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书写了浓彩重墨;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游学或寓居于此。如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书画大家唐宰相裴休、江西诗派三宗之一陈与义、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范成大、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宋孝宗、唐宋八大家之父茅坤等,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是他们,给“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做了最具文化底蕴的诠释。
2013年5月,创办乌镇戏剧节;2014年起,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
2019年3月30日,“时间开始了——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在乌镇北栅丝厂开幕。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连江百胜村渔民收蛏
连江百胜村渔民收蛏福建福州地区连江百胜村“渔民”挖蛏。百胜村拥有“缢蛏之乡”的美誉,是福建著名的滩涂之一。闽东连江沿海一带,有闽江水注入,海水咸淡适宜,因而靠海的晓澳、琯头等村镇,出产的蛏最为出名。与陆地上的农作物一样,蛏生长也得“看天吃饭”,在当地方言里叫“看天年”。首先是雨水,雨水少,海水太咸;雨水多,会影响蛏的进食与排泄,这样蛏苗就长不大。据说自宋代以来,连江百胜村的村民就开始在滩涂 -
巧用草本解老年人便秘
巧用草本解老年人便秘老年人便秘原因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症状,一般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作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中医则将慢性便秘分为热性便秘、气虚便秘、血虚便秘和阳虚便秘等类型。老年人便秘多数是因为活动量减少,肠道蠕动缓慢,直肠肌及上腹肌萎缩,张力减退等,导致排便无力而引起便秘。 -
西施壶历史研究
西施壶历史研究日本明治时期的研究中国紫砂的学者奥玄宝,在明治甲戌年(相当于清同治13年)所著的《茗壶图录》中的“式样”篇章里,就有关于西施壶的记载:“式有数样,曰小圆、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民国年间,由紫砂藏家兼紫砂史学家李景康、张虹合著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紫砂史专著《阳羡砂壶图考》里,在记载徐友泉时写道:“又,友泉尝为吴梅鼎父延揽于家,穷年累月、竭智殚思,制有云罍、螭觯、汉瓶、僧帽、苦节君、扇面方、芦席方、诰宝、圆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芝兰 -
武夷岩茶起源
武夷岩茶起源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