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程莘农【国医大师】
2025-02-23中医文化 2570人已围观
简介程莘农【国医大师】 程莘农(1921年8月24日—2015年5月9日),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1978年晋升教授;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国医大师】
程莘农(1921年8月24日—2015年5月9日),原名希伊,号莘农,江苏省淮安市人,中医、针灸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程莘农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民国考试院考试合格中医师;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1978年晋升教授;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善于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偏瘫、高血压、面瘫、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达到中国国内外先进水平,在经络理论的实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主持了“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和“十四经穴点穴法”的研究。
中医人物生平
民国十年(1921年8月24日),程莘农出生在江苏省淮安市,父亲程序生为清朝末期科举秀才。在程莘农6岁时,其父就为他讲授《四书》、《五经》的含义和哲理,同时还让他练习书法。10岁时,父亲教程莘农学习《医学三字经》《药性赋》《汤头歌诀》《内经》《难经》等中医学书籍。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拜当地著名老中医陆慕韩为师。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独立挂牌行医。加入中医师工会为会员,并任清江市(淮阴)卫生工作者协会秘书股股长。
民国三十五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6—1948年),任职于淮阴仁慈医院。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程莘农获得“中华民国考试院”颁发的医师证书。
1949—1954年,在清江市中医研究组工作。1953年,清江中西医进修班结业。
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第一期进修班深造,得到孙晏如、李春熙在针灸方面的指导。1956年毕业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后留校,任针灸教研组组长。
1957年程莘农服从中国国家需要,又调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任针灸教研组组长,负责针灸教学和科研;同时兼任该校附属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组长、副主任,主攻针灸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中风、三叉神经痛等病。
1975年北京中医学院并入中医研究院后,转调中医研究院工作,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等。
1976年程莘农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前身),任针灸研究所经络临床研究室主任、针灸教学研究室主任、针灸研究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副主任。1980年2月,程莘农当选为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专业组成员。
1993年,被中国国家科委聘为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首席科学家。
1994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00年,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
2015年5月9日上午9时,在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4岁。
中医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程莘农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医针灸的文献研究工作。20世纪60年代后,研究重点放在了经络问题上。他在262医院的协作下,共同完成的“体表循行81例研究”为中国早期经络研究起到了一些推动作用。改革开放后,程莘农多次主持国家级、部级课题。其中作为主研人进行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获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学术观点上,以《灵》《素》《难经》为主,反对玄学,提倡务实创新,对针刺“三才法”的改进颇有新见。许多学术观点、方法,诸如针灸理法方穴术辨治理念、六阴经有原论、八脉交会统一论等,并创立了在临床上所特有的“一窍开百窍法”、“通调四关法”、“八穴镇痛法”等,在学术上独树一帜。在临床、教学和科研中,重视中医基础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尤其是经络归经辨证,依据经脉循行,将病候归经辨证,据证立补泻、温清、升降六法,依法定君臣佐使、大小缓急奇偶复,确立了“缘理辨证、据证立法、依法定方、明性配穴、循章施术”的针灸临床辨证论治体系。作为主研人进行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曾获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十四经穴点穴法”获卫生部科技乙等奖,参与的“经络的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医主要论著:
代表论著:《难经概述》、《难经语释》、《中国针灸学概要》、《针灸精义》、《简明针灸学》(主编)、《中国针灸学》(主编)等。发表了《八会穴的理论基础与临床运用》、《有关‘五腧’的几个问题》等论文。
人才培养:
截至2011年11月,程莘农共培养出了20多名针灸硕士和博士。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已成为中国针灸学科的学术骨干。程莘农的学生不仅有中国人,还有日本、巴西、美国、英国等106个国家的人。学生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宏才教授。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华山派武术的历史渊源
华山派武术的历史渊源历史记载一:清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师龙门派王常月受戒律。康熙乙亥(1695)结茅武康(浙江旧县,1958年并入德清)之高池山。乾隆乙丑(1745),余杭人延主洞霄宫。乾隆二十三年卒。于《易》学颇有造诣,著有《周易参义》、《黄老旨归》。此处谓其受龙门派王常月戒律,当为龙门派道士,但《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则谓其为华山派裔。曰:“贝常吉,名本恒,为华山派裔”,与龙门道士沈轻云友善,本恒有弟子李仁凝,号云峰,在沈轻 -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长江水量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m,其中地表水资源9513亿m,地下水资源2463亿m3,重复水量2360亿m。由于流域入口众多,入均占有水量为2760m, -
天花粉[藤本植物中药名]
天花粉[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枯楼的根。 天花粉即以蒌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 处方用名: 天花粉 花粉 瓜蒌根。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酸,微寒。 入肺、胃经。 功效: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俞景耀/提供文献。 -
中秋节诗词选
中秋节诗词选《中秋》(唐)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八月十五夜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