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谷精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5-04-02中医文化 361人已围观

简介谷精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 谷精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谷精草带花茎的花序。 处方用名: 谷精草 谷精珠 移星草。 性味与归经: 甘,平。入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临床应用: 用于风热目疾、肿痛羞明、翳膜遮晴等症﹣﹣谷精草善于散风热,功能退翳膜,为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晴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俞景耀/提供文章。

谷精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 谷精草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谷精草带花茎的花序。

处方用名 谷精草 谷精珠 移星草

性味与归经 甘,平。入肝、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药用价值

全国多数地区以该种植物全草作谷精草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谷精草体轻性浮,能上行阳明分野。凡治目中诸病,加而用之,甚良。明目退翳之功,似在菊花之上也。” 谷精草可以用于缓解风热目赤,肿痛羞明,眼生翳膜,风热头痛等症状。


主治范围祛风散热,明目退翳。治目翳,雀盲,头痛,齿痛,喉痹,鼻衄。

《开宝本草》:"主疗喉痹,齿风痛,及诸疮疥。"

《纲目》:"治头风痛.目盲翳膜,痘后生翳,止血。"

现在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入丸、散。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34_im_副本.jpg

植物生理特性

谷精草科谷精草属的草本植物。叶线形;花葶多数,花序近球形,外苞片倒卵形或近圆形,无毛或下部的有毛,总(花)托常有密柔毛;苞片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雄花花萼佛焰苞状,花冠近锥形,近顶处有黑色腺体,花药呈黑色;种子长圆状;花期7-12月;果期7-12月。以得谷田之余气,故而得名谷精草

谷精草属草本植物。叶线形,丛生,半透明,具横格,长4-10-20)的厘米,中部宽2-5毫米,脉7-12-18)条。花葶多数,长达25-30)厘米,粗0.5毫米,扭转,具4-5棱;鞘状苞片长3-5厘米,口部斜裂;花序熟时近球形,禾秆色,长3-5毫米,宽4-5毫米;总苞片倒卵形至近圆形,禾秆色,下半部较硬,上半部纸质,不反折,长2-2.5毫米,宽1.5-1.8毫米,无毛或边缘有少数毛,下部的毛较长;总(花)托常有密柔毛;苞片倒卵形至长倒卵形,长1.7-2.5毫米,宽0.9-1.6毫米,背面上部及顶端有白短毛;雄花:花萼佛焰苞状,外侧裂开,3浅裂,长1.8-2.5毫米,背面及顶端多少有毛;花冠裂片3,近锥形,几等大,近顶处各有1黑色腺体,端部常有2细胞的白短毛;雄蕊6枚,花药黑色,雌花:萼合生,外侧开裂,顶端3浅裂,长1.8-2.5毫米,背面及顶端有短毛,外侧裂口边缘有毛,下长上短;花瓣3枚,离生,扁棒形,肉质,顶端各具1黑色腺体及若干白短毛,果成熟时毛易落,内面常有长柔毛;子房3室,花柱分枝3,短于花柱。种子矩圆状,长0.75-1毫米,表面具横格及T字形突起。花果期7-12月。

 

生长环境

谷精草具大量须根,着生了水底泥中;生于池沼、溪沟喧、水田边等潮湿处。喜温暖潮湿气候,忌干旱、忌严寒。宜选择水田或低湿地栽培。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生于稻田、水边。日本也有。


 758_im_副本.jpg

 

主要成份:

含谷精草素。本品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毛谷精草水浸剂,也对絮状表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效。其煎剂对绿脓杆菌作用较强,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弱。

 

临床应用 用于风热目疾、肿痛羞明、翳膜遮晴等症﹣﹣谷精草善于散风热,功能退翳膜,为眼科常用药物,对风热目疾、翳膜遮晴等症,常与菊花、桑叶、防风、生地、麦冬、赤芍、牛蒡子等配伍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 

谷精龙胆散(《证治准绳》):谷精草、龙胆草、生地、红花、荆芥、甘草、赤芍、牛蒡、茯苓、木通,治目赤翳障,头风齿痛。

谷精散《证治准绳》:谷精草、蝉退、绿豆衣(一作白菊花)、猪蹄退,治斑疹入目生翳膜。

 

现代医学试验报道

药理:谷精草在体外对绿脓杆菌有抗菌作用。1:6的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