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肉豆蔲[草本中药名称]
2024-05-21中医文化 652人已围观
简介肉豆蔲[草本中药名称] 肉豆蔻[草本植物成熟果仁],英文名:Myristicae Semen。 别名:肉豆叩、肉果、玉果、顶头肉、迦拘勒。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大肠经、胃经、脾经。功效与作用:温中行气、行气止痛、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肉豆蔲[草本中药名称]
肉豆蔻[草本植物成熟果仁],英文名:Myristicae Semen。 别名:肉豆叩、肉果、玉果、顶头肉、迦拘勒。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大肠经、胃经、脾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行气、行气止痛、涩肠止泻。属收涩药下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药用部位: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成熟种仁。
植物形态:常绿乔木。单叶互生,革质、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急尖,全缘,上面暗绿色,下面色较淡,并有红棕色的叶脉。总状花序腋生,花单生,异株,小苞片鳞片状,花被钟形,3裂,黄白色、雄蕊8~12枚,花丝联合成圆柱状,花药合生;子房1室,柱头无柄。果实梨形或近圆球形,淡黄色或橙红色,肉质,露出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含种子1粒,种皮红褐色,木质坚硬。
药材性状:卵圆形或椭圆形。表面灰棕色或灰黄色,有时外被白粉(石灰粉末)。全体有浅色纵行沟纹及不规则网状沟纹。种脐位于宽端,呈浅色圆形突起,合点呈暗凹陷。种脊呈纵沟状,连接两端。质坚,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花纹,宽端可见干燥皱缩的胚,富油性、气香浓烈、味辛。
产地分布: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我国云南、海南、广东有栽培。
采收加工:每年4~6月及11~12月各采收1次。成熟果实剖开果皮,剥下假种皮,击破壳状种皮。直接烘干,或将种仁放入石灰乳中浸1天,然后低温烘干。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用治脾胃虚寒、久泻不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肉豆蔻(去壳为末)1两,生姜汁二合,白面2两。上三味,将姜汁和面做饼,裹肉豆蔻末煨令黄熟,研为细散。每服二钱七,空心米饮调下,日午再服。治水泻无度、肠鸣腹痛(《圣济总录》肉豆蔻散)。
药理研究:肉豆蔻主要有止泻抗炎、抗血小板凝聚、抗癌、中枢镇静、抗菌等功效与作用。中医俞景耀/提供
化学成分:肉豆蔻主含挥发油,主要活性成分肉豆蔻醚、黄樟醚。另含脂肪油、淀粉、没食子油酸等其他成分。
使用禁忌:有小毒。凡使,勿令犯铜不能用金属物品存放,不宜用生品。华夏宝典/编辑部
配伍药方:
1.治脾胃虚弱,大便不实,饮食不思:破故纸(炒)四两,肉豆蔻(生用)二两,五味子二两,吴茱萸四两。上药为末。生姜四两切碎,红枣四十九枚,用水一碗煮姜、枣,去姜,水干,取枣肉和药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盐汤下。《内科摘要》四神丸。
2.治小儿霍乱不止:肉豆蔻一分(去壳),藿香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神奇的抗癌排毒疏菜
神奇的抗癌排毒疏菜大白菜大白菜(学名:Brassicarapapekiesis)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又称“结球白菜”、“包心白菜”、“黄芽白”、“胶菜”等,在粤语里叫“绍菜”。大白菜与小白菜是 -
浮萍[草本植物中药名]
浮萍[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浮萍属天南星科植物又名水浮萍、田萍、青萍等。浮萍科多年生水生小草本植物紫浮萍的全草。 处方用名: 浮萍 浮萍草 紫背浮萍。性味与归经: 辛,寒,入肺经。 功效: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水肿、疮癣、风热表证、麻疹不透、隐疹癌痒、丹毒、烫伤等疾病。 -
牵牛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牵牛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一中医学一一中药学之下逐水药,旋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牵牛的种子。 处方用名:牵牛子 黑丑 白丑 二丑。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消肿,祛痰逐饮,杀虫攻积。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脚气等症。牵牛子泻下力颇强,又能通利小便,可使水湿由二便排出,而消水肿。如治水肿喘满、便不利等症,可配合白术、桑白皮、木通、陈皮等同用;如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
中华武术在福建发展与传承
中华武术在福建发展与传承一、国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国术即中华武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创立、传承、交流、研发而形成具有世人所共识和推崇的又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防身健体之武术,誉称国术。早在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与生殖,必须人与自然斗、人与物斗、人与人斗。为了优殖而“争雄”(动物争雄而斗角)人类还要琢磨“新招”,制服对手,这叫“勾心”。在出土文物中有石器时期的石锛、石斧、石钺等。早期象形文字“争”字即武器上头有把刀,“斗”字即双方执着有枝叉的树木杆为对打武器,“新招”即武术刍形。据《吕氏春秋•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