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崔士奎—又见国乐之人物
2021-10-23民俗文化 3105人已围观
简介又见国乐之人物:崔士奎从北唢呐到南洞箫,一门古老的乐器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背后,有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从山东到福建,他有独特的文化内含,崔士奎鲁派唢呐非物质文化遗
又见国乐之人物:崔士奎
从北唢呐到南洞箫,一门古老的乐器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背后,有着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根脉。从山东到福建,他有独特的文化内含,崔士奎鲁派唢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福建省歌舞剧院民乐唢呐首席,国家一级演奏家。
崔士奎给人的第一印象那笑容像弥勒佛,他是二十多年前福建省歌舞剧院把他;买;来的。当年作为人才引进,这个地地道道的鲁南汉子,到南国撑起唢呐一片天。没想到二十多年过去了,崔士奎反而喜欢上了福建南音的主奏乐器南箫。唢呐是敞亮的,是高亢着对外吼着的;南箫是内敛的,是优雅着向内收的。崔士奎说,随着年纪越大,越喜欢南箫,它自古就是高雅的艺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含。
崔士奎从6岁就吹起了唢呐。不知有多少的日日夜夜在严寒的冰雪中练习手指演奏技艺,在他的老家山东临沂,老崔家是世代吹唢呐的,从崔士奎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亲、爷爷、到父亲都是吹唢呐的。耳濡目染,子承父业,崔士奎吹唢呐是顺理成章的。他打12岁起就跟着唢呐山东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炳臣学唢呐。那可不是一般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崔士奎是按老规矩磕了头拜了师的,是刘老的弟子,;说白一点,将来师傅过世,我们都是要披麻戴孝的;。
崔士奎后来读了临沂艺术学校,也在临沂歌舞团工作了两年,又考入了山东艺术学校。彼时已是山东艺术学校教授的刘老,继续教崔士奎。直到崔士奎从山艺毕业,被引进到了福建。崔士奎从北到南,跨越的不仅是地理饮食生活习惯,跨越的更是文化精神世界的差异。崔士奎有过落差,有过适应,有过改变,直到理解融入。在福建,民乐的氛围不及北方的城市,但这种;滞后;也为福建保留了大量古乐,其中就有南音。 南音是自汉唐起由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南音有四大件,南箫、南琶、三弦、二弦,主奏乐器即是南箫。对崔士奎来说,从唢呐到南箫,是十分难的,单就口型上的差异,一个是含住哨片,一个是呈V型或U型口吹,能够克服万难,可见是真爱了。到福建后不久,崔士奎就拜师南音世家、厦门南音第一人的吴世安老师学习南箫。
在崔士奎看来,学习南箫和南音,不单是学习吹奏技法,学习一门乐器,而是去领悟乐器背后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和传统文化。南音能够走到今天,吸取了历代音乐文化的经典,其中有唐代的宫廷雅乐,大曲法曲;有宋代的;南戏;,有元代中国达到顶峰的戏曲创作;还有明代中叶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昆山腔、弋阳腔;加上闽南清丽柔曼、缠绵深沉的民间音乐……这些都是历史传承下的文化瑰宝。能够通过音乐去溯源这些历史精华,无疑是前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崔士奎现在也跟着南音的音乐艺术家们一起,在做着一些再创作的工作。局限于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诉求,将传统南音中柔缓的节奏加以改动,把为唱词配乐的部分再创作,加以配器,形成完整的民族乐队演奏形式的;南音;,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得懂,感受古老南音的魅力。崔士奎说,就像《又见国乐》在进行的工作,让这些传统经典用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方式传达出来,让这些历经了漫漫历史长河的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再现。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华佗百病秘方
华佗百病秘方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亳州市),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国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所著医书已佚,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晚年因遭曹操怀疑 -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植物草本艾草制作的艾绒或艾条和其他药物制作的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艾条在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温熏、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经散寒、温通经络气血、活血祛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非药物治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灸法对八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其经济价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深受百姓喜爱。古人云:“针 -
松花江水文特征
松花江水文特征径流量松花江平均年径流量达762亿立方米。其中,嫩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27.3亿立方米;支流甘河年均径流量36.4亿立方米,最大径流量65.64亿立方米(1989年),最小径流量8.86亿立方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115立方米/秒;支流雅鲁河2月份为枯水期,流量约0.68立方米/秒,8月份为丰水期,流量约2570立方米/秒,平均流量718立方米/秒;西流松花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6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209.6毫米。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34.3毫米,折合径流量 -
黄恒日【高级摄影师】
黄恒日【高级摄影师】黄恒日,高级摄影师。北京摄影函授学院25期优秀学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十佳优秀摄影师。热爱摄影,以摄会友,让摄影的乐趣充盈自己生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