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自然门万士震
2019-11-20武术文化 3974人已围观
简介自然门万士震万士震先生(1930——2018),湖北鄂州葛店人。武林泰斗、著名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之长子,万氏伤科武医学继承人,万籁声自然门武术传承人。万士震原名万慕选,1930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鄂州葛店,抗战期间与父万籁声天各一方,随母亲陈彩蓉长大,1979年11月考入军政大学湖北分校参军。服役期间表现突出,先后在四野后勤军械部政治部宣传科、中南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武汉军区干部轮训大队任教、步兵第八预备师政治部宣传科任干事。先生少壮考入军大任参谋、教导员,后转业到地方,1958年复转回汉
自然门万士震
万士震先生(1930——2018),湖北鄂州葛店人。武林泰斗、著名武术教育家万籁声之长子,万氏伤科武医学继承人,万籁声自然门武术传承人。
万士震原名万慕选,1930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鄂州葛店,抗战期间与父万籁声天各一方,随母亲陈彩蓉长大,1979年11月考入军政大学湖北分校参军。服役期间表现突出,先后在四野后勤军械部政治部宣传科、中南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宣传科、武汉军区干部轮训大队任教、步兵第八预备师政治部宣传科任干事。先生少壮考入军大任参谋、教导员,后转业到地方,1958年复转回汉在武汉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得父万籁声传承自然门武术和中医骨伤医学。先后在利济北路小学、劳动里中学、三角路中学、积玉桥中学、武汉一高职任文科教员,高级教师职称。早期随叔父万籁平习六合门武术,后得父亲万籁声先生亲传自然门功夫及万氏伤科秘要。其秉承先父万籁声武医绝学精髓,遵循信、义、侠、勇四德精神。1986年提前四年退休,退休后先至湖南宁远开办武馆,后到湖南郴州任万籁声武术学院常务副院长,2010年定居武汉武昌得胜桥204号,致力于整理先父遗著,并无私公布发行于世,为万籁声武学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当地百姓应诊治病,历时十载,以医武示人济世一方,收徒传艺,行医治病,药到病除,享有“神医”之称,“活华佗”之誉,大师之喻。
万士震的人生经历:
万士震跟随父亲万籁声身边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的一生都是在父亲万籁声的影响下度过的。母亲怀着身孕离开父亲回到老家葛店,生下了万士震。在万士震的记忆中,万籁声只是在他8岁的时候回来过两次。后来武汉沦陷,万籁声就与家里失去了联系,兵荒马乱,万士震和母亲只好回到葛店乡下避难。母亲陈彩蓉勤劳、刚毅,坚贞不渝,少年的万士震在颠沛中随母亲辗转安居于亲友家,过早地承受了世态炎凉、冷暖人生,而父亲的名望、母亲的志气在他心灵深处植下了自己应该有所作为的意念。
1945年,读过两三年私塾、上过两三年小学的万士震为了生存,15岁的他离家到汉口当学徒,一年之后,万籁声打听到他的消息,托人带信来,这是万士震第一次与父亲取得联系,万士震写信给父亲说自己非常想读书。不久,就收到了万籁声寄来的生活费。为了节省开支,万士震找到汉口一家文化馆,拜门卫为师,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在那儿睡觉。但是不久与父亲又失去了联系,万士震只有辍学再次出来打工。万士震用攒下来的钱买了一本《辞源》,一有空,就拿出来自学,万士震没有更多的钱买书,只有翻来覆去地读《辞源》。1949年11月,走投无路的万士震参加了中南军政大学的入学考试,可是《长江日报》上的录取名单中却没有万士震的名字,他不服气,怀着最后一线希望,从老家葛店步行到汉口,在学校的墙上发现了自己的名字,他当时真是欣喜若狂,仿佛看到了好运在向他招手。9年的军旅生涯练就了万士震坚韧的性格、勇于负责的精神。其间他被查出患有肺结核病,由此也失去了很多深造的机缘。1958年复员后,组织安排他到武汉利济北路小学教书,好学的他在第二年考入武汉市进修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学当教师。父亲曾多次对其弟子这样评价万士震:“士震是没有培养就成才的。”
一直以来,万士震对父亲的印象来自书本和士人的传说,他对父亲的武学怀有敬仰向往之心,可是随着与父亲的书信交往越来越密切,他对父亲的医学也佩服得五体投地,并下决心学好父亲的伤科医术。每次有困难,万士震都会写信向父亲求助。在部队时,他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都流鼻血,父亲给他寄了一个药方,他照着抓了一副药,一吃就好了,他顿时感到父亲医药的神奇。由于性格耿直,万士震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有一次,20多个学生围着他打了半个多小时,他拖着受伤的身体走了3站路回家,到了晚上疼得怎么也睡不着,不能躺也不能坐,他写信向父亲求援。父亲此时也是身陷囹圄,是同父异母的弟弟给他寄来了一大包四小包父亲配制的中药。他只吃了4包药,困扰他近一个月的病痛两天就消失了。文革期间,像他这种遭遇的人较多,热心的万士震把其余的药都送给上门求助的人,每次的效果都同样让人惊奇。他联想到自己原来患有胃病、肝炎、痔疮,无一不是父亲用药治好的,万士震这才意识到民间传说“秘方气死名医”并非凭空捏造。他赶紧与父亲联系,要父亲寄方子过来,连续写了几封信,可是父亲回信却只字不提方子的事,万士震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终于想起来:以前,父亲曾写信要他学中医,但他当时无心于此,对父亲的建议并未放在心上。父亲定是怕他学医只是一时兴起。他又写信向父亲表明自己想学医的决心,不久父亲回信:“《中国伤科》已寄出,一个月后寄还,读2年后再来福州。” 万士震不敢懈怠,白天教书,晚上就伏在桌上抄书,每天都是抄到转钟,一个月后终于将父亲几十万字的手稿抄完。研读了一年多之后,一位熟人乘公汽时被人挤下车摔成了脑震荡,向万士震求助,他根据从《中国伤科》上学到的知识为人试治,虽心怀疑虑,可只用了几副药病人就好了,从此万士震的名声传出去了,许多人慕名来找他看病。可他觉得那是徒有虚名,为了全面掌握医术,他决定到福州向父亲当面请教。
父亲带着上十个徒弟前往车站迎接30多年没有见过面的长子,福州之行,不仅化解了父子俩几十年的隔阂,也让万士震得到了父亲的真传。从福州回来后,有更多的人找上门看病,万士震把看病所得收入全部寄给当时生活并不宽裕却仗义疏财的父亲,寄了3年以后,父亲来信说:“我的情况已经好转,不要再寄钱了。”从此,父亲开始每个月寄钱给他,不管他需不需要,直到去世。钱不多,但万士震明白每一张汇款单表达的都是无言的父子亲情。
晚年致力于整理父亲遗著万籁声文武全才,他一生笔耕不辍,直到去世的前一年,还在家里读外文书。1992年8月8日万籁声去世的时候,留下7大旅行包手稿,那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万士震将父亲的骨灰安放在老家葛店“自然山房”里,在那里,他独自一人生活了6年,弘扬父亲的武学、医学。1998年,为了集中精力整理父亲遗著,万士震回到武汉,多年来,他埋头整理父亲遗著,同时接待全国各地来汉求医和求学的有志者。每天上午,他在家整理文稿,对父亲所有的文稿进行分类,已整理出50本医药类的资料;下午就读书看报,拓展自己的视野。万老说只要他身体健康,他就会报答生他养他的家乡,将父亲的更多文稿公之于众。
万士震目前已整理出版的万籁声著作:
《万籁声武术教范》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万籁声技击教范》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万籁声气功教范》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自然门拳术汇宗》 麒麟图书公司出版
《国术教本》 详记书局出版
《六合拳刀枪合编》 锦华出版社出版
《八仙剑》 锦华出版社出版
《武术汇宗》 锦华出版社出版
《武术汇宗》 北京市中国书店
《罗汉巧打图》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金丽贵【武术技击家】
金丽贵【武术技击家】金丽贵,又名金石生,著名武术家、技击家、少摩拳的一代宗师。1907年出生于阌乡县(今灵宝市境内)老城,他自幼习武,后入河南省国术馆深造。1936年8月应选赴德国柏 -
满汉全席【清时期宫廷盛宴】
满汉全席【清时期宫廷盛宴】满汉全席,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也是中华美食宝典。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 -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土木堡是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境内的一个城堡。土木堡坐落于居庸关至 -
大枪刘德宽【八卦掌名家】
大枪刘德宽刘德宽的名字,清末民初在河北、北京一带叫得最响,人称“大枪刘”。刘德宽,字镜远,河北沧州人。大约出生在19世纪20年代至民国初叶。他自幼习武,练过“八极门”拳械,后拜沧州老武师人称“田九把式”的田春奎为师学习“六合门”拳术,尤精“六合大枪”,并擅长“马牙剑”、“飞镖”、“弹弓”、“袖箭”等技术。到北京后,曾向徐六学习散手。徐六乃刘仕俊的弟子,见刘德宽功夫深厚,遂将其引荐给刘仕俊,刘德宽得列刘仕俊门墙执弟子礼,他深得刘仕俊老师真传,并学习岳氏散手等功,此前刘德宽已拜董海川为师习“八卦掌”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