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天花粉[藤本植物中药名]
2025-03-07中医文化 385人已围观
简介天花粉[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枯楼的根。 天花粉即以蒌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 处方用名: 天花粉 花粉 瓜蒌根。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酸,微寒。 入肺、胃经。 功效: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俞景耀/提供文献。
天花粉[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枯楼的根。
天花粉即以蒌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
处方用名: 天花粉 花粉 瓜蒌根。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酸,微寒。 入肺、胃经。
功效: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俞景耀/提供
植物生理特性:攀援藤本,长可达10m。块根圆柱状,肥厚,富含淀粉。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花期5-8月,果期8-10月。其原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旱,怕涝洼积水,适宜生长于冬暖夏凉的低、中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7月均温28℃以下、1月6℃以上时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主要产地于河南。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本品能清肺润燥、生津解渴。在临床上用于肺热燥咳,可与沙参、麦冬等配伍;用于热病伤津及消渴等症,可与麦冬、生地、知母等配伍。
2.用于痈肿疮疡﹣﹣本品对疮疡未溃者有消肿作用,已溃脓出不畅者有排脓作用,但均以热毒炽盛者为宜,可与连翘、蒲公英、浙贝母等药同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 滋燥饮《沈氏尊生》:天花粉、天冬、麦冬、生地、白芍、秦艽,治肺燥咳嗽,口燥作渴。
玉液汤《衷中参西录》:瓜萎根、知母、葛根、五味子、山药、黄芪、鸡内金,主治消渴症。
现代临床医学报道:
成分:天花粉含皂试约1%、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糖类及多量淀粉。药理:近代临床有用于治疗糖尿病者,然实验室中未发现明显的降低血糖现象。
按语:天花粉与芦根都能清热生津,治口渴津少、舌质正常,不必具有苔剥质绛的现象,辨症属于气分津伤,为伤阴之初起。但天花粉清热的力量虽较芦根为弱,而生津的作用则胜过芦根,又可用于痈肿疮疡,能消肿排脓。
近年来,经临床实验用天花粉制成注射液可以作为人工流产药物,具有一定作用。
临床相关配伍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 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消渴。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疮疡肿毒。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 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用法用量:煎服,一般情况下用10-15g。
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炮制方法: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相关文献论述
1、《本草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2、《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 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3、《本经逢原》:“栝蒌根,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除时疾狂热,祛酒瘅湿黄,治痈疡解毒排脓。”
4、《本草求真》:“天花粉,较之栝楼,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续绝,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
5、《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6、《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7、《本草蒙筌》:“治偏疝。”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中国茶树、利用中国茶叶和栽培中国茶树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茶道的宗主国,任何国家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都不能否认中国是茶道宗 -
华山派武功简介
华山派武功简介紫霞功华山派功夫启于《易》理,源于无极图,无极为图,一分为二成阴阳;二分为四阳中阴。阴阳互相转化,互相依存,对立而又统一,即以说明宇宙万物化极变之理,也以此阐述武理与功法,上应天象,下应地物。桩为万功之基,历来我武级百珍秘,非嫡传不得其窍,全真华山本门亦即如此。以站桩调身(形),达到神、形、息、合一而悟到全真。例如全真祖师全真七子之一的王玉阳为修炼大道,偏翘一足,独立九年。东临大海,未尝昏睡,人称为铁脚先生。邱长春真人赞之曰“九夏迎阳立,三冬抱血眠。”如此站桩练形九年,而入大妙,为 -
昆仑拳
昆仑拳昆仑拳是客家拳术的一种。由山东济南市人黄辉龙所传。昆仑拳的风格特点:眼巧、心灵随变化,攻击时凶猛、刁滑,讲究吞、吐、浮、沉,每发招出手均要向对手要害部位攻击,桩马较高,发招呼气收招吸气。昆仑拳的拳术套路有卫士坝关、回门八打、八挂、九滚十八打、地躺、虎豹双刑、喜鹊双枝、二度梅等。器械套路有枪、单刀、春秋刀、板凳、剑、戟、勾镰枪、条棍(单头)、双头棍:乌龙棍、步步连棍、绿竹棍、龙凤棍、匕首、耙头、九节鞭、三芦棍、双刀、铁尺等。双打套路有空手对打、短棍对打、双刀对打、棍对板凳等。 昆仑 -
徽州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徽州古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歙(Shè)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歙县位于黄山市东部,在杭州、千岛湖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