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天花粉[藤本植物中药名]
2025-03-07中医文化 579人已围观
简介天花粉[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枯楼的根。 天花粉即以蒌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 处方用名: 天花粉 花粉 瓜蒌根。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酸,微寒。 入肺、胃经。 功效: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俞景耀/提供文献。
天花粉[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药,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枯楼的根。
天花粉即以蒌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
处方用名: 天花粉 花粉 瓜蒌根。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酸,微寒。 入肺、胃经。
功效: 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排脓消肿。
主治:治热病口渴、消渴、黄疸、肺燥咳血、痈肿、痔痿。对于治疗糖尿病,常用它与滋阴药配合使用,以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俞景耀/提供
植物生理特性:攀援藤本,长可达10m。块根圆柱状,肥厚,富含淀粉。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花期5-8月,果期8-10月。其原植物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不耐旱,怕涝洼积水,适宜生长于冬暖夏凉的低、中山区。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7月均温28℃以下、1月6℃以上时较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主要产地于河南。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本品能清肺润燥、生津解渴。在临床上用于肺热燥咳,可与沙参、麦冬等配伍;用于热病伤津及消渴等症,可与麦冬、生地、知母等配伍。
2.用于痈肿疮疡﹣﹣本品对疮疡未溃者有消肿作用,已溃脓出不畅者有排脓作用,但均以热毒炽盛者为宜,可与连翘、蒲公英、浙贝母等药同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 滋燥饮《沈氏尊生》:天花粉、天冬、麦冬、生地、白芍、秦艽,治肺燥咳嗽,口燥作渴。
玉液汤《衷中参西录》:瓜萎根、知母、葛根、五味子、山药、黄芪、鸡内金,主治消渴症。
现代临床医学报道:
成分:天花粉含皂试约1%、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糖类及多量淀粉。药理:近代临床有用于治疗糖尿病者,然实验室中未发现明显的降低血糖现象。
按语:天花粉与芦根都能清热生津,治口渴津少、舌质正常,不必具有苔剥质绛的现象,辨症属于气分津伤,为伤阴之初起。但天花粉清热的力量虽较芦根为弱,而生津的作用则胜过芦根,又可用于痈肿疮疡,能消肿排脓。
近年来,经临床实验用天花粉制成注射液可以作为人工流产药物,具有一定作用。
临床相关配伍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 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消渴。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疮疡肿毒。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 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用法用量:煎服,一般情况下用10-15g。
禁忌: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炮制方法: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相关文献论述
1、《本草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2、《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 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3、《本经逢原》:“栝蒌根,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除时疾狂热,祛酒瘅湿黄,治痈疡解毒排脓。”
4、《本草求真》:“天花粉,较之栝楼,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续绝,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
5、《神农本草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6、《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7、《本草蒙筌》:“治偏疝。”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戳脚翻子拳【传统武术之北腿】
戳脚翻子拳,是古老的拳种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又称枝子门、也称“九枝子,九翻子”。戳脚拳属温家流派,称枝子门,是十大拳种之一,【十大拳种:洪、留、枝、名、磨、弹、查、炮、花、龙】戳脚拳经历代拳师继承和发展,去粗取精发展而成,它即非外家、亦非内家。自宋朝已形成,盛行于清代,在中国北方盛行,故被誉为"北腿"。 -
福州正心寺
福州正心寺福州正心寺位于福州市北郊赤桥村国家森林公园内,此寺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即公元1050年),距今955年历史,是闽中最早的佛教女众清修道场。沿公园大道,约步行15-20分钟即到正心寺。 清朝时正心寺一度名为正心堂,位处福州晋京古驿道。古时进出福州,主要有西、中、东三路,“正心寺”处于西路的宋代古驿道出城的第一站,又是通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林阳古寺”的必经之路,并一度作为林阳寺的“下院”。近千年漫长岁月中,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商贾、樵夫挑脚,至此无不驻足,或朝拜诵经念佛, -
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
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鼓山福州市最著名的风景区,位于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鼓山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 -
针灸的历史与发展
针灸的历史与发展针灸起源于我国,相传历史悠久。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与自然界风雨寒暑,虫兽猛禽博斗中,不可避免的会患各种疾病。一旦发病,自然或本能地会用手或石块、木棍、捶击抚摸,或用火熨烤体表的某一部位,以消减病痛。或用火时不慎被烫灼,或不慎被棍石所击,但却使原来的病痛减轻或痊愈了。漫长时期的经验积累,就逐步由意识的使用砭石、火灸作为治病的手段,针灸治病也许就这样萌芽了。据专家考证,针灸大约诞生于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用的针具是砭石。《山海经·东山经》载:“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