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华夏宝典之中药学一一第二章 泻下药
2024-11-15中医文化 1921人已围观
简介华夏宝典之中药学一一第二章 泻下药 。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三点: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
华夏宝典之中药学一一第二章 泻下药 。
凡能攻积、逐水,引起腹泻,或润肠通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泻下药用于里实的症候,其主要功用,大致可分三点:一为通利大便,以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一为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通过泻下而解除;一为逐水退肿,使水邪从大小便排出,以达到祛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
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一般可分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三类。俞景耀中医师/提供
攻下药的作用较猛,峻下逐水药尤为峻烈。这两类药物,奏效迅速,但易伤正气,宜用于邪实正气不虚之症。对久病正虚、年老体弱以及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等, 均应慎用或禁用。润下药的作用较缓和,能滑润大肠而解除排便困难,且不致引起大泻, 故对老年虚弱患者, 以及妇女胎前产后等由于血虚或津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均可应用。
第一节攻下药
攻下药,多属味苦性寒,既能通便,又能泻火,适用于大便燥结、宿食停积及实热壅滞等症。此外,攻下药在临床上还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上部充血、出血等病症兼见便秘者,用攻下药可使病情缓解,这是"上病下取"的方法。
2.如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泻而不畅者,虽无便秘现象,也可酌用攻下药,可促使病情减轻,这是"通因通用"的方法。
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在内服药方面,根据中医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以及"六腑以通为用"等原理,对某些急腹症属于实热结滞的症候,应用通里攻下、清热泻火的方法,获得良好疗效,从而免除手术治疗,减轻病人痛苦。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诗经》国风·桧风·曹风
《诗经》国风·桧风·曹风【146.羔裘】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147.素冠】庶见素 -
《诗经》国风·郑风
《诗经》国风·郑风【75.缁衣】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缁衣之席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 -
昂拳[地方拳种]
昂拳[地方拳种]:昂拳又称壮拳是广西一种本土拳术,拳术主要以强调拳,膝,肘,咬等并用,当地也称古壮拳、军拳。是在广西壮族地区的壮族武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骆越西瓯,壮拳也是古代狼兵军队训练用的武术。 -
佛教 【宗教文化】
佛教【宗教文化】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20岁时离家成道,此后被尊称“佛陀”,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陀示现涅槃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传遍印度次大陆。原始佛教内部由于对教义的理解不同,发生分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