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柴胡[草本植物中药名]
2024-08-30中医文化 943人已围观
简介柴胡[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中药学--解表药之发散风热,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处方用名:春柴胡 软柴胡 南柴胡 细柴胡 硬柴胡 北柴胡 秋柴胡。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平、微寒。入心包络、肝胆经、三焦经。 功 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禁 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柴胡[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中药学--解表药之发散风热,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处方用名:春柴胡 软柴胡 南柴胡 细柴胡 硬柴胡 北柴胡 秋柴胡。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平、微寒。入心包络、肝胆经、三焦经。
功 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
禁 忌:柴胡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发热等症﹣﹣柴胡功能解表,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2.用于寒热往来,疟疾等症﹣﹣柴胡有较佳的透表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口苦胁痛、呕恶等症,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对疟疾,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黄芩等配伍应用,是取它退热截疟的功效。
3.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柴胡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是治肝气郁结的要药。对胁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因伤仆者,皆可应用,常与青皮、枳壳、郁金等药配伍;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等药同用。
4.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柴胡药性升浮,配党参黄芪等补气药物,对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有升举阳气作用。【俞景耀医师/提供】
方剂举例:
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
四逆散《伤寒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腕腹疼痛或兼有泄涛。
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头痛目眩、两胁作痛、月经不调。
清胰汤(天津南开医院方):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木香、延胡、生大黄、芒硝,治急性胰腺炎、腹中阵痛或串痛、拒按、口渴、便秘、尿赤等症。
现代研究报道:成分:柴胡含挥发油(内有柴胡醇)、脂肪油、植物甾醇;茎中含有芦丁;南柴胡还含皂试。
临床药理:柴胡有良好的解热作用,还有利胆及抗脂肝作用;此外,尚有促进肠蠕动等作用。
柴胡在体外对结核杆菌及流感病毒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对于抑制疟原虫的发育,也有一定作用。
按语 :柴胡一药,具有轻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点。既能透表退热、疏开解郁,又可用于升举阳气。因此,它在临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实症,又可用于虚症的药物。由于配伍不同而可发挥它各种不同的功效,如:配葛根、羌活,则发汗解表;配黄芩、青蒿,则透表泄热;配常山、草果,则截疟退热;配香附、郁金,则疏肝解郁;配党参、黄芪、白木、升麻等,则升举阳气。但阴亏津少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
柴胡与葛根,轻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热时常同用。但各有特长,柴胡能疏肝解郁,配益气药可升阳举陷,用于子宫脱垂、脱肛等症,然无生津解渴的功效;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升发脾胃清阳,可用于泄泻,然无疏肝解郁的功能。
生理特性
柴胡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其生长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主要产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等地。
炮制方法:
①柴胡: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②醋柴胡:取净柴胡片,加入定量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柴胡片每100kg,用米醋20kg。
③鳖血柴胡:取净柴胡片,用鳖血及适量清水拌匀,稍闷,待汁液被吸尽后,文火炒干,取出放凉。柴胡片每100kg,用鳖血12.5kg。
相关文献论述:
①《滇南本草》:“伤寒发汗用柴胡,至四日后方可用:若用在先,阳症引入阴经,当忌用。”
②《本经逢原》:柴胡,小儿五疳羸热,诸疟寒热,咸宜用之。痘疹见点后有寒热,或胁下疼热,于透表药内用之,不使热留少阳经中,则将来无咬牙之患。
华夏宝典/编辑部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蝉 蜕 [蝉科动物壳中药名]
蝉 蜕 [蝉科动物壳中药名] 蝉蜕-华夏宝典--之传统中医药文化之中药名,是一味辛凉解表药。 药用:蝉科昆虫黑蚱等的若虫羽化后所脱落的壳。 处方用名: 蝉蜕 蝉退 蝉衣 净蝉衣。 性味与归经: 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痛。 作用功能:蝉蜕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的作用。 -
地术拳历史渊源
地术拳历史渊源地术拳是我国南方稀有拳种,又称“地术犬法”,简称狗拳,系武林奇技,历史悠久。2011年6月10日 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传明末清初,福建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庵中尼姑四月神尼创地术拳术,当时庵中尼姑为护庵健身之术,艺不传人。该拳是根据女人身材娇小体力无法与男人对抗衡等缺点,观察模仿狗的格斗动作,翻滚跌扑,灵巧多变,快速凶猛,机警灵敏特点和人的反关节拿一点制全身及平衡性原理,悟出并创编了地术拳,经过僧尼常年磨练,俺中练地术拳的尼姑技艺日臻精湛,清 -
福州市武术协会
福州市武术协会福州市武术协会是在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协会在福州市体育总会领导下的全市武术家和武术工作者自愿结成的群众性非营利性组织,并为福州市体育总会及福建省武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协会旨在团结及组织全市武术家和武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武术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努力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人民体质,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及社会道德风尚,加强本协会与国际间的武术文化交流。 1983年福州武术协会成立以来,时任福州市武术馆名誉馆长万籁声、馆长陈依九、副馆 -
唐诗派别
唐诗派别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特点: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五绝、五律。代表作:王维:《山居秋暝》、《西施咏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