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附子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2024-06-07中医文化 539人已围观
简介附子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是一味著名的常用扶阳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非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强心和镇痛作用。中医认为附子有回阳救逆,温肾阳,祛寒止痛等功能。主治阳虚厥逆,大汗亡阳,阴盛格阳,虚寒吐利,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阴水浮肿等一切沉寒痼冷之证。【华夏宝典】
附子的临床应用与配伍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是一味著名的常用扶阳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附子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非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强心和镇痛作用。
中医认为附子有回阳救逆,温肾阳,祛寒止痛,温通十四经脉等功能。主治阳虚厥逆,大汗亡阳,阴盛格阳,虚寒吐利,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阴水浮肿等一切沉寒痼冷之证。
附子性味辛温大热,有温补阳气的作用,然其性刚烈,有一定的毒性,很少单独应用,需和其他中药一起配伍应用。只要辨证准确,配伍适当,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疗效。
有着“扶阳第一要药”美称的附子,或救人于生死一线,或毁人于顷刻之间,任性地左右着人之生死。但它又是上天赐予人间不可多得的扶阳升阳之物,只因附子有大毒,不少人对它敬而远之。然钟情于它的人,从来不会因为它的毒性而远离它、忽略它的存在,比如文中的老中医们,不仅不排斥它,更是对它作用配伍大有研究。
附子为历代医家所习用。如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运用附子的方剂达36首之多。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补略》中指出:“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他又在《景岳全书·热略》中指出:“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以补培之无往而不利矣。”又说:“附子之性,热而刚急,走而不守……正欲用其热性以回元阳,以补脾肾以行参芪熟地等功。”
虞抟说:“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正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冷湿。”
吴绶说:“附子乃阴证要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者,甚则唇青囊缩者,尤急须用之,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国老朱良春说在临床上常运用附子,而未曾发生过中毒现象,然用附子多配以干姜(生姜)、(炙)甘草,既可助附子温阳,又可解附子之毒,确保无虞。【华夏宝典编辑部】
一、临床应用
1.阳气衰竭的休克、心力衰竭而致阴水等证
附子配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茯苓等,具有温阳救逆,强心固脱的作用,多应用于阳气衰竭的休克、心力衰竭而致阴水等症。
2.虚寒性支气管哮喘
附子配麻黄、桂枝、细辛、干姜、五味等,具有散寒定喘的功效,多应用于虚寒性支气管哮喘。
3.虚寒性阴疽
附子配肉桂、熟地、鹿角胶等,具有温补肾阳以散寒凝的功效,多应于“阴疽”(骨结核)属虚寒之证。
4.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属寒性者
附子配白花蛇、蜈蚣、苍术、独活、当归等,具有祛风湿、散寒而镇痛的功效,多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属寒性者。
5.虚寒型慢性胆囊炎
附子配大黄、细辛、绵茵陈、郁金等,具有散寒止痛、温通利胆的功效,多应用于慢性胆囊炎(胆绞痛)属虚寒型者。
6.阳气亏虚引起的眩晕及心动过缓等症
附子配党参、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等具有温补阳气的功效,多应用于阳气亏虚引起的眩晕及心动过缓等症。
7.虚寒性泄泻及胸痹之症
附子配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等,具有温补脾阳而止泻和温补心阳而治胸痹的功效,多运用于虚寒性泄泻及胸痹(心绞痛)之症。
二、体会
附子为温阳之猛将,临床上只要具备阳虚之见证:面色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泄、口不渴或喜热饮或心腹冷痛、下肢浮肿、久患喘急、眩晕、心悸、关节疼痛,并舌质淡白而润,脉象沉细而迟等一派虚寒之象,均可应用附子,兼有热象者可配合清热药。
应用附子的剂量大多为10~15g,然多配以干姜或甘草以解其毒,不必先煎。应用大剂量(30~60g)附子时,必须先煎2~3小时,因附子含有乌头碱,长时间的加温可破坏部分乌头碱,从而降低附子的毒性。
华夏宝典/编辑部/chinese24h.com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劈挂拳【传统武术】
劈挂拳【传统武术】劈挂拳是中华传统武术拳种之一,流行于中国北方,原称“披卦拳”,“披者,打开、破开也,卦: 八卦也,”。顾名思义,披卦者,指打开,破译八卦变化之玄奥,后人传承,称劈挂拳。劈和挂为本拳的两大功法,它们有机的结合成为劈挂拳实用之核心。是中华传统武术中典型长击远打类的传统拳种之一,属于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远。 -
西施壶历史研究
西施壶历史研究日本明治时期的研究中国紫砂的学者奥玄宝,在明治甲戌年(相当于清同治13年)所著的《茗壶图录》中的“式样”篇章里,就有关于西施壶的记载:“式有数样,曰小圆、曰菱花······,美人肩、西施乳······”。民国年间,由紫砂藏家兼紫砂史学家李景康、张虹合著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紫砂史专著《阳羡砂壶图考》里,在记载徐友泉时写道:“又,友泉尝为吴梅鼎父延揽于家,穷年累月、竭智殚思,制有云罍、螭觯、汉瓶、僧帽、苦节君、扇面方、芦席方、诰宝、圆珠、美人肩、西施乳、束腰菱花、平肩莲子、合菊、荷花、芝兰 -
二十种杂粮养生功效
二十种杂粮养生功效从小米、高粱到燕麦,20种五谷杂粮的营养价值和做法,想养生的朋友们,先收藏起来慢慢学!一、小米:小米能益肾和胃、除热补虚、安神健胃。小米所含丰富的色氨酸,可轻松被人吸收,色氨酸会促使分泌五羟色氨酸促睡血清素,是很好的安眠健胃食品。 二、高粱:高粱能温中涩肠、止霍乱、利小便、健脾益中、补气清胃。高粱对小孩消化不良、大人脾胃气虚现象有显著的治疗功效,对体质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三、薏米:薏米能够清热强身、健脾补肺、止泻和胃、消浮肿,可缓和肠、胃轻度炎症 -
福州正心寺
福州正心寺福州正心寺位于福州市北郊赤桥村国家森林公园内,此寺始建于北宋皇佑二年(即公元1050年),距今955年历史,是闽中最早的佛教女众清修道场。沿公园大道,约步行15-20分钟即到正心寺。 清朝时正心寺一度名为正心堂,位处福州晋京古驿道。古时进出福州,主要有西、中、东三路,“正心寺”处于西路的宋代古驿道出城的第一站,又是通往福州五大禅林之一“林阳古寺”的必经之路,并一度作为林阳寺的“下院”。近千年漫长岁月中,上至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下至商贾、樵夫挑脚,至此无不驻足,或朝拜诵经念佛,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