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文化 >
国医大师吉良晨
2022-11-08中医文化 3476人已围观
简介国医大师吉良晨——吉良晨,男,生于1928年2月,北京市人,满族,国家级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员,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尤对延缓衰老及养生保健之术颇有研究。吉大夫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酷爱医学及武术气功,40年代从祖父学医,其学业纯属出于家传、师授、自学:启蒙于其祖父乌里布额尔吉氏程吉顺(子玉),之后随其师袁鹤侪(晚清御医)、陈慎吾(伤寒大师)、韩琴轩(民间世医)、宗维新(金匮大家)拜读内、难、伤寒、金匮、本经等经典名著。
国医大师吉良晨
吉良晨,男,生于1928年2月,北京市人,满族,国家级中医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农工党员,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尤对延缓衰老及养生保健之术颇有研究。于2010年1月6日17时16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吉大夫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酷爱医学及武术气功,40年代从祖父学医,其学业纯属出于家传、师授、自学:启蒙于其祖父乌里布额尔吉氏程吉顺(子玉),之后随其师袁鹤侪(晚清御医)、陈慎吾(伤寒大师)、韩琴轩(民间世医)、宗维新(金匮大家)拜读内、难、伤寒、金匮、本经等经典名著。
先后拜北京市中医名家袁鹤侪、陈慎吾老先生为师学习中医,同时习武练气,为买氏形意四代传人,露蝉门下五世弟子。50年代初期起21岁吉良晨在京开始行医,1959年到北京中医医院工作,历任医师至主任医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内科副主任委员、北京医药总公司技术顾问、市政协委员、市武术协会委员等数十职。1990年被确定为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吉大夫行医六十年余,临床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疗效显著,尤为擅长各种男性病的治疗,深受患者欢迎和尊敬。他博览群书,在中医养生与气功保健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他强调有病治疗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日常锻炼和保养,他在临床治疗时总是边治疗边教患者养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在总结先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实践体会,撰写出版了《中国气功探秘》、《临证治验录》撰有《内经藏象阐释》、《金匮心得》、《形意真义》、《太级拳图说》等百余万字手稿、讲稿;著有《临证治验录》、《临证治验录增订版》、《中国气功萃义》、《中国气功探密》等专著和科普读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同业的好评。吉大夫中医功底深厚,撰有论文数十篇,多次应邀出访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讲学,曾荣获世界传统医学国际最高荣誉金奖,为中医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促进了中医走向世界。
国医大师吉良晨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工作,以锐意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努力探求,内、外、妇、儿、神经诸科无所不通,而尤擅长于脾胃病、男性病、疑难杂病等,每起沉疴,多获奇效。他治学严谨,崇尚理论,尤重实践,无流派之争,无门户之见,广纳百家,又独树一帜,形成了独特的、讲究实效的、有创见的学术风格和临床体系。第一,重视肝肾同源;第二,善于异病同治、一方多用。第三,对阳痿之证,补肾之时,勿忘肝脾。于男子不育,多责于肝肾。第四,调理脾胃,重视先天,强调脾胃的纳化生降功能,用药上强调生降和合的配伍方法。处处以保胃气、存津液为要。此外,他灵活运用六味地黄丸、二至丸,自创启阳丸、十子育春丸等肝肾同治的方药,治疗阳痿、不育、腰痛、胸痹、虚劳、不寐、眩晕等多种病症。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临床实践中,寻找共性的东西,探知特性的难点,寻找主要矛盾,不断总结、发展、提高。
他精于辨证,思路开阔,诊治疾病唯善是从,崇尚实效,临证每每执简御繁,纲举目张。师经方而不泥于经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去粗取精,为己所用。组方遣药进退有据,法理森严,丝丝入扣,滴水不漏,既轻灵平淡出奇,又善用大剂量药,小中见大,寓神奇于平常之中,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经方到时方融会贯通,不但善治疑难杂症,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又能施以简便廉验的精巧小方小药,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他认为这样用药的目的在于:一、药少力专,直达病所,祛除病邪;二、避免群药之间相互抵消,减损药力;三、药效集中,价廉效高,既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避免药材的浪费,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的负担。而在需要时也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绝不手软。
吉良晨不仅是中医名家,也是养生学家。他极力推崇养生,尤对延缓衰老及养生保健之术颇有研究。他倡导中医“治未病”思想,主张防病与治病相结合,常愈疾于未病之际。他认为医学本身就是为了消灭疾病,未来的医学应该是以预防为主。如果能够找到一种科学的养生方法,未病先防,人们就能健康长寿。他说,人光健康不行,还得长寿;光长寿不足,还需健康。既健康又长寿才是养生达到的最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认为养生学家比医学家对人类的贡献更大。
在继承和挖掘前人养生方法的基础上,他总结了一套有效的养生方法,并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三养”——食养、药养、气养。他认为:精气神三宝,气养为先。“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这三者的盛衰存亡,都关系到人的生死,所以精气神是人的生命根本,只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能够祛病延年。食养不单是指营养,要“食饮有节”,因为好多疾病都是吃出来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粱之变,足生大疔”、“食勿过饱”都是实践的名言。第二是药养,中药大多与食有关,“食药同源”,好多既是药又是食。用食是调摄,用药亦是调养,要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不能贪腹,不能滥补,要补得其所,过饱伤身心,妄补亦伤身。所以,吃喝要适度,要有节制。第三是气养,所谓气养一是指练功行气,“行养生之道”,充养自己;二是避免被七情所伤。
他身体力行,力推太极拳运动。认为太极拳是一种高级的运动锻炼形式,从中医学来看,它能调和阴阳,疏导气血,通畅经络,充实内脏,从而使“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正气存内”,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起到祛病延年、养生长寿的作用。
他为人率直,心胸坦荡,为中医药事业殚精竭虑,仗义执言。有些人无视世态,扬言要消灭中医,面对此情,他用郑板桥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诗句激发自己,坚信只要立场坚定,加强中医自身建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虽有大风苛毒,弗能为害”! 他一生致力攻读国学,研习医道,苦练武功。他既是医界名宿,也是饱学之士。在中国文化包括文、史、哲以及书法、武术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可以说是集医学、武学、道学、儒学、佛学、文史哲等于一身。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求医者不论贫富、老幼皆悉心诊治,深得业界及患者的尊重。
吉良晨博古通今,医教双全,诲人不倦,提携后生,桃李满天下。他教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画龙点睛。谈古论今时总能引经据典,妙论佳句信手拈来。他常教导学生:“要做老实人,不要自欺欺人;要做明明白白的名医,万不可做徒有虚名的名医。”他自己也以“务勤不惰,学习不怠,临证不已,深化不息”这四“不”语句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终身学习,锲而不舍,求知进取,为后学者树立了榜样。
吉良晨撰有《内经藏象阐释》、《金匮心得》、《形意真义》、《太极拳图说》等百余万字手稿、讲稿,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著有《临证治验录》、《临证治验录增订本》、《中国气功萃义》、《杨氏太极拳真义》等专著。
他多次受邀赴日本、美国、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会诊。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的称号,2005年被授予“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8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治未病’工作顾问”。
吉良晨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客座教授、浙江省中医院学术顾问、中国嵩山少林寺武术协会名誉副会长、北京市武协永年太极拳社终身名誉社长等。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牵牛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牵牛子[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一中医学一一中药学之下逐水药,旋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牵牛的种子。 处方用名:牵牛子 黑丑 白丑 二丑。 性味与归经: 苦,寒。有毒。入肺、肾、大肠经。 功效:泻水消肿,祛痰逐饮,杀虫攻积。 临床应用:1.用于水肿腹水、二便不利、脚气等症。牵牛子泻下力颇强,又能通利小便,可使水湿由二便排出,而消水肿。如治水肿喘满、便不利等症,可配合白术、桑白皮、木通、陈皮等同用;如用于腹水肿胀,可配合攻下逐水药如甘遂、芫花、大戟等同用。 -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
心血管必知的五种方药:1,脑安胶囊[活血化瘀,益气通络]。2,益脑宁片[益气补肾、活血通脉]。3,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行气止痛、消食化滞]。4,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5,逐瘀通脉胶囊[破血逐瘀、通经活络]。 -
桂枝[草本植物中药名]
桂枝[草本植物中药名] 桂枝【药用】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 处方用名:桂枝 川桂枝。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症﹣﹣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 寒、发热恶寒,不论无汗、有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 身不出汗,配麻黄同 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调和营卫作用。[华夏宝典/编辑部] -
戳脚翻子拳名家吴斌楼
戳脚翻子拳名家吴斌楼: 吴学海、字斌楼,武林雅号"花鞭吴斌楼",著名的武术家。出生于1898年,1977年病逝,原籍河北省蠡县齐家庄人,自幼习武,从师武术名家魏赞魁(人称"魏铁腿")习武。吴斌楼先生不但拳术技艺精湛,而且武德高尚,在北京武术界是一位受人尊敬、德高望重的老武术家。精戳脚、翻子拳、地躺拳,并擅长软器械如:牛头镗、流星捶、九节鞭、虎尾鞭(杆子鞭),所以被北京武林人士送一雅号"花鞭吴斌楼"。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