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茶道文化 >
茶道历史
2019-11-20茶道文化 2301人已围观
简介茶道历史茶道,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茶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
茶道历史
茶道,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茶是以修行悟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茶艺、茶礼、茶境、修道四大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选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套技艺;所谓茶礼,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法则;所谓茶境,是指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所谓修道,是指通过茶事活动来怡情修性、悟道体道。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一般指宇宙法则、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有儒家之道、道家之道,有佛教之道、各家之道不尽一致。中国文化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以降又趋于"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兼修懦道佛,即使道士、佛徙,也往往是旁通儒佛、懦道。流传最广,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一派,便吸收了老庄孔孟的一些思想,而宋元明清佛教 的一大特点便是融通懦道,调合三教;宋明新懦学兼收道、佛思想,有所谓"朱子道,陆子禅"之说;金元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竭力提倡"三教合一",其诗云:"懦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释道从来是一家,两般形貌理无差"。
茶道中所修何道?可为懦家之道。可为道家、道教之家,也可为禅宗及佛教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中所修之道为综合各家之道。修道的理想追求概括起来就是养生、怡情、修性、证道。证道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道则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极高明而道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三种形式。
茶艺是苛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不普遍。东晋虽有茶艺的雏型见杜育《荈赋》,还远未完善。晋、宋以迄盛唐,是中国茶道的蕴酿期。
中唐以后,中国人饮茶"殆成风俗",形成"比屋之饮","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朝肃宗、代宗时期,陆羽著《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又经皎然、常伯熊等人的实践、润色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著《茶录》,徽宗赵佶著《大观茶论》,从而形成了"点茶道",明代中期,张源著《茶录》,许次纾著《茶疏》,标志着"泡茶道"的诞生。
茶艺萌芽于魏晋南北朝,但早于西汉就有文献记载当时人已有较为讲究的品茶方式,王褒的《僮约》就有提到当时人烹茶已有专门的一套用具,品茶完毕就会好好贮存,虽然没有详细的品茶程序,但对茶具的重视已反映出当时饮茶已非纯粹的饮用一种饮料,而是作为艺术去欣赏、品尝。到了西晋,品茶的程序、步骤较前代更为讲究,除了择水、择器、烹煮外,还重视泡出来的茶之卖相,茶的泡沫成为观赏的对象,即后世称之汤花。而最早有较详细记载仪式化、艺术化饮茶是陆羽《茶经》中的煎茶艺,当中包括“五之煮”和“六之饮”。封演的《封氏见闻录》记载陆羽之徒常伯熊的茶艺,他讲究品茶的服饰、茶具、程序,形式富有观赏性、艺术性的茶艺,并且具备自己的风格,即风雅派煮茶艺。当时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皎然、卢仝、赵州禅师等人则是修行派煮茶艺的代表,赵州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唐代煮茶,多用姜盐添味,世称姜盐茶,诗人薛能《茶诗》云:“盐损添常戒,姜宜煮更黄。”宋初流行点茶法,把茶叶碾成细末,冲出来的茶汤要色白如乳,《观林诗话》载,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苏轼有《和蒋夔寄茶》一诗:“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苏轼本人很注重茶的养生效果,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可解除烦腻,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中国古代没有茶道专著,有关茶道的内容散见于各种茶书及茶诗文绘画中。下面是从古代茶书及茶诗文的东鳞西爪中,所披寻出的中国茶道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华山派武术(道教支派)
华山派武术(道教支派)华山派是道教的支派,始创于元朝初年,以使剑法著称,以华山为主要据点而得名。华山派主要可分为两种,一为是全真道教内部繁衍出七个支派之一,广宁子郝大通所创,由其弟子范圆曦、王志谨等进一步传播。一是唐宋时的华山派,或老华山派,以宋代陈抟为代表人物,与文始派(又称隐仙派)和楼观道号为古代三大流派。共同以以“关尹子”尹喜为宗祖。尹喜,字公度,战国时秦人,生卒年不详,约与老子同时。华山派成为中原武林主要门派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流派。华山派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秦汉时代,那时华山附近就 -
华山派武术的历史渊源
华山派武术的历史渊源历史记载一:清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卷七:贝本恒,字常吉,淮阳人。年十七,礼武当袁正遇为师,后师龙门派王常月受戒律。康熙乙亥(1695)结茅武康(浙江旧县,1958年并入德清)之高池山。乾隆乙丑(1745),余杭人延主洞霄宫。乾隆二十三年卒。于《易》学颇有造诣,著有《周易参义》、《黄老旨归》。此处谓其受龙门派王常月戒律,当为龙门派道士,但《金盖心灯》卷四《沈轻云律师传》则谓其为华山派裔。曰:“贝常吉,名本恒,为华山派裔”,与龙门道士沈轻云友善,本恒有弟子李仁凝,号云峰,在沈轻 -
福州市武术协会
福州市武术协会——性质:由全市武术家和武术工作者自愿结成的群众性非营利性组织。宗旨: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团结及组织全市武术家及武术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武术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努力普及群众性武术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协会国际间的武术文化交流。 业务范围:组织武术交流,比赛,挖掘,整理,研究民间武术项目,协助方管部门考核,培训武术裁判员,教练员培训, 开展武术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福州地区武术运动水平;举行武术训练、竞赛及培训工作;对福州地区传统优秀拳种和武功进 -
西斯特玛[俄罗斯特工搏击术]
西斯特玛[俄罗斯特工搏击术]西斯特玛Systema俄文(Система)俄罗斯武术,西斯特玛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格斗体系,包含着徒手格斗及器械格斗两部分。乃前苏联定义为国家机密的一项武术,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