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地术拳历史渊源
2019-11-20武术文化 1286人已围观
简介地术拳历史渊源地术拳是我国南方稀有拳种,又称“地术犬法”,简称狗拳,系武林奇技,历史悠久。2011年6月10日 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相传明末清初,福建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庵中尼姑四月神尼创地术拳术,当时庵中尼姑为护庵健身之术,艺不传人。该拳是根据女人身材娇小体力无法与男人对抗衡等缺点,观察模仿狗的格斗动作,翻滚跌扑,灵巧多变,快速凶猛,机警灵敏特点和人的反关节拿一点制全身及平衡性原理,悟出并创编了地术拳,经过僧尼常年磨练,俺中练地术拳的尼姑技艺日臻精湛,清
地术拳历史渊源
地术拳是我国南方稀有拳种,又称“地术犬法”,简称狗拳,系武林奇技,历史悠久。2011年6月10日 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相传明末清初,福建南少林寺对面有座白莲庵,庵中尼姑四月神尼创地术拳术,当时庵中尼姑为护庵健身之术,艺不传人。该拳是根据女人身材娇小体力无法与男人对抗衡等缺点,观察模仿狗的格斗动作,翻滚跌扑,灵巧多变,快速凶猛,机警灵敏特点和人的反关节拿一点制全身及平衡性原理,悟出并创编了地术拳,经过僧尼常年磨练,俺中练地术拳的尼姑技艺日臻精湛,清初,由于南少林寺和白莲庵参加反清复明活动,被清政府下令焚烧寺庵,诛杀僧尼,四月神尼因此受迁连,避难福建永春县陈家,陈家老太待其如家人,四月神尼感其恩惠,将地术拳传授李老太之子陈彪,陈彪经过十年的日夜苦练,精通此术,视为武林秘技,只传子不传女,父子相承,密不外传。
民国初年,传至陈阿银,后因陈打抱不平,打死当地恶棍,逃往新加坡陈依九家。陈阿银老师感其赡养之德,将此拳尽数相授陈依九.陈依九老师自幼酷爱武术,早年学过泰拳、醉拳、龙猴拳等,得陈阿银真传后,专心研究狗拳,武艺更加精猛全面,在东南亚一带颇有名望,人称“铁脚九师”、“神腿九”,曾任过新加坡武术协会会长。陈依九老师于一九四二年回国,定居福州,少林狗拳始福建各地流传.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竹瓦寺[藏传宁玛派]
竹瓦寺[藏传宁玛派]竹瓦寺地处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寺庙距离县城165公里,地处康巴地区历史重镇,具有中国弦子之乡称谓的高原江南——巴塘县辖区内的亚日贡乡曲归西村。竹瓦寺是藏 -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诗经》周颂·闵予小子之什【286.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287.访落】访予落 -
黄河干流和支流
黄河干流和支流根据流域形成发育的地理、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黄河干流河道可分为上、中、下游和11个河段。 上游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当地称玛曲。“玛”即玛夏,藏语意为孔雀,“曲”是河,“玛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于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穷山的玛曲曲果日(意即黄河源头山),山坡前泉群汇集成东、中、西三股泉流,东股最大,当地藏民称它是玛曲曲果 -
茶俗【各朝代茶俗】
茶俗【各朝代茶俗】泡茶、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各个区域都有所不同。唐代唐朝时的茶叶多加工成茶饼。唐朝人不“饮茶”,而是“吃茶”。备茶过程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