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医模块 >

吴茱萸汤的临症与研究

2022-06-24中医模块 2448人已围观

简介吴茱萸汤的临症与研究:吴茱萸汤方药歌诀: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1.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2.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3.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吴茱萸汤的临症与研究

吴茱萸汤方药歌诀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1.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2.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3.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方组剂量

吴茱萸9g人参9g大枣12枚 生姜18g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午晚3次温服。

 

临症加减:阳虚恶寒者加附子、肉桂;血虚加当归;呕吐甚者加半夏、丁香;腹胀者加白豆蔻;吞酸者加瓦楞子、牡蛎;胃寒痛者加高良姜、香附;头晕头痛较甚者加半夏、川芎。呕吐甚伤阴加沙参、麦冬。

 

方论】吴茱萸汤主治虽有病在阳明、少阴、厥阴之别,但其证都有呕吐。《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所以无论是胸膈满闷,厥阴头痛,还是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皆与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有关。吴茱萸味辛而苦,性燥热,既有温胃散寒、开郁化滞之功,又具下气降浊之用,所以作为本方君药;人参大补元气,兼能益阴,用为臣药,补胃之虚;生姜温胃散寒,大枣益气滋脾,以助君臣药温胃补虚;姜、枣相合,还能调和营卫,皆是佐药之义。如此配伍,共奏温中补虚、消阴扶阳之功,使逆气平,呕吐止,余证亦除。但呕吐吞酸有寒热之异,临症必须以呕吐涎沫、舌质不红、苔白滑、脉细迟或弦细不数为据。

 

医论】本方首载于《伤寒论》。《绛雪园古方选注》王晋三日:吴茱萸汤厥阴阳明药也,厥阴为两阴交尽,而一阳生气实寓于中,故仲景治厥以护生气为重。生气一亏,则浊阴上干阳明,吐涎沫,食谷欲呕,烦躁欲死,少阴之阳并露矣。故以吴茱萸直入厥阴,招其垂绝之阳,与人参震坤合得,以保生气,仍用姜枣调其营卫,则参萸因以承宣中下焦,不治心肺而涎沫得摄,呕止烦宁。《伤寒论条辨》方有执曰:茱萸辛温,散寒暖胃而止呕;人参甘温益阳,固本而补中;大枣助胃益脾;生姜呕家圣药。故四物者,为少阴扶危之所须也。总之,本方为温中降逆之代表方,凡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症,投之辄能收效。

 

验案】刘xx,女性42岁。1994128日,后小腹及两胁阵发性疼痛,每次持续1~3小时,伴呕吐涎沫,不能进食,大便溏,但寒不热。

一天后到急诊科就诊,先后用阿托品、哌替啶止痛及纠正失水酸中毒等对症处理,仍腹痛不止,历时5天经内外妇产科会诊2次,仍诊断不明,请中医会诊。

症见:急性病容,面色苍白,形体肥胖,弯腰屈背,展转不安,呻吟不止,呕吐涎沫,舌质淡,苔薄白滑,脉沉细弦。证属寒滞厥阴经脉。

治则温肝散寒,降逆止呕。

[吴茱萸汤加味]

方药:吴茱萸5g党参10g法半夏10g陈皮10g附片10g生姜30g大枣10g水煎服

1剂呕吐即止,疼痛大减,继服3剂,步行出院。

 

研究】根据《中成药名方药理与临床》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20~321]陈奇:经药理研究证实。

吴茱萸汤具有以下特点

镇吐作用:本方对实验家鸽有显著止吐作用,并且以吴茱萸为主,配伍生姜作用加强,并且以原方配伍作用强。

止泻作用:本方能抑制实验小鼠的肠蠕动,解除肠痉挛,促进肠吸收。

抗溃疡作用:本方对应激性胃粘膜出血和溃疡有明显的降低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减轻溃疡出血作用。

抑制胃运动:显著抑制胃排空,降低胃张力和收缩幅度,其中以吴茱萸为主。

强心作用:本方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其中,以吴茱萸作用明显,并具有剂量小、作用时间长、无增加心肌耗氧的弊端等特点。

升血压:以吴茱萸为主,升压作用迅速,伴有心率减慢,还具有为αp受体混合兴奋作用。

抗休克:吴茱萸可以显著增加失血后兔的尿量。

改善微循环:本方能扩张微动脉,增加微动脉血流,减少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改善微血流态。

提高免疫功能:将本方给予脾虚证小鼠,能增加其胸腺重量,提高吞噬细胞吞噬功能。

方药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辩证论治使用!切记!忌对号入座使用!【文章整理:自然浪步人】

11ti_副本.jpg





Tags: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