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
2021-10-23武术文化 4335人已围观
简介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武林泰斗,万籁声先生(1903-1992)是我国著名武术家、技击家、自然门一代宗师,也是饮誉南国的骨伤科医生.生前以"文,武,道,医,拳"五宝行世,以"信,义,侠,勇"四德立身.1920年考
著名武术技击家万籁声
武林泰斗,万籁声先生(1903-1992)是我国著名武术家、技击家、自然门一代宗师,也是饮誉南国的骨伤科医生.生前以"文,武,道,医,拳"五宝行世,以"信,义,侠,勇"四德立身.1920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林业学科(国立北京农业大学),192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28年国术比赛在南京举行,26岁的万籁声艺压群雄被公推第一,有武状元的美誉。翌年,受两广总督李济深邀请,到广州担任两馆国术馆馆长,同行的有北派武林高手李先五,傅振嵩,顾汝章,王少周五人,这就是武林掌故中的五虎下江南。万籁声早年,先后随原北京永胜镳局总镖头赵鑫洲学少林六合门、南北大侠杜心五学自然门、江南第一腿刘百川学罗汉门及伤科、川西大侠杨畏之学药功及武功、随奇人王显斋,邓芷灵学道功、跟王荣标学骨科、苏恢元学周易。精通武术内外功、气功、药功、道功,骨伤医术。其融合六合门、自然门、罗汉门等精华,取儒,释,道,医,武之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万籁声武学".使武术技击提升到更高境界,2006年被载入《农大百年人物》,2008年万籁声武术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籁声、原名万常青,是南北大侠、自然门武术一代大师杜心五的传人。万籁声是湖北省鄂州葛店人,1945年定居福州。万籁声在解放前以武行世,改革开放后,以行医著书为生。万以"信、义、侠、勇"四德立身、并言传身教教导学生,桃李满天下为中华武术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1903年2月21日出生于湖北鄂城县(鄂州市)葛仙镇(葛店镇)。13岁至北京入校读书,于此期间以醉心武术,欲寻访名师习艺,然因家中长辈督促课业甚严,未能遂愿。
1920(十七岁),考入国立农业大学森林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等职。
1920-1928,万在读书和任教的八年中,除了上课之外,几乎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练武上。在校期间,曾拜杜心五,及精于沧洲六合拳与蟷螂手之清宫御前侍卫赵鑫洲为师,万称之为少林六合门。万籁声学了三年少林六合之后,再拜刘百川学罗汉拳,万称之为少林罗汉门,王荣标(祁家通背拳第四代,正骨医师)、杨畏之(少林)、等行意、八卦、太极、猴拳、劈卦、罗汉、南拳等各派名师。故除了擅长少林六合门之外,对其他拳术和枪棍等器械、无一不通。
1926年,万籁声之国学老师邓芷灵被任命为民大校长,不足两年便下台。
1927年初,万籁声在《北京晨报》发表了数篇文章。1928年,并撰写《武术汇宗》,笔名万籁声。
1928年到南京参加武术国考。(25岁)当时被广东省主席李济琛聘为广州两广国术馆馆长,李济琛下野,两广国术馆遭解散。从此万籁声在上海、河南、武汉、广西等地授拳为业。
1937-1945,抗日战争期间,万籁声得杜心五支持,先后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术总教官、湖南国术训练所所长、广西大学体育部主任、永安体育师范学校校长,福建省等地学院体育教授等职。
1949,中共政权成立后,万籁声目睹国术衰微,毅然改行行医,和妻子张玉瑛在福州安家。但依旧习武练身,传授徒弟,并从事武术著述。后又陆续著有《原式太极拳图解》、《国术教本》、《药功秘》、《自然拳法汇宗》、《国际武术体育教范》、《国际技击武术教范》、《国际武术体操教范》、《国际气功武术教范》、《武术言论集》、《中国伤科》、《治平之道》等。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附子[草本四君药之一]
附子[草本四君药之一] 附子[中药名称]。入药部位植物的肥大块根。性味: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经:归心、肾、脾经。功效: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通十二经脉之功能。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乌头的母根就叫乌头,乌头的块根叫天雄,这是一家三口,三年生为附子,四年得乌头,五年为天雄。附子、天雄是同一种植物,一般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是附子。附子是幼小根为侧子,附子未生幼根者称为天雄。 -
犀牛角[犀科动物角中药名]
犀牛角[犀科动物角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第三节.清热凉血药,犀科动物犀牛的角。 处方用名: 犀角粉 乌犀尖。 性味与归经:苦、酸、咸,寒。入心、肝、胃经。 功效:清热定惊,凉血解毒。【临床应用】1.用于温病热盛火炽、壮热不退、神昏谚澹语、惊厥抽搐等症﹣﹣犀角性寒,能清心热而定惊,常和黄连、黄芩、山栀、牛黄、冰片、麝香等品制成丸药服用。俞景耀/提供文章 -
福建咏春拳[国家级非遗]
福建咏春拳是中华传统武术南拳拳种之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福建传统闽地文化的一部分。由福建福清南少林五枚师太创于明末清初,最早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后在广东、香港、云南等海内外各地广为流传。福建传统咏春拳至今仍完整保留了五枚师太创拳时的整体风格,咏春拳是中国武学历史上稀有的专为女性所创的拳法之一,故又有“女人拳”美称。 -
豆豉[豆科植物黑豆发酵品]
豆豉[豆科植物黑豆发酵品]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经加工发酵而成。豆豉即中国传统特色发酵豆制品调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用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 处方用名: 淡豆豉 清豆豉 炒香豉。 性味与归经: 辛、甘、微苦,寒(因炮制方法不同,又有偏于辛微温者) 入肺、胃经。 功效:解表除烦、疏风解表、清热除烦、解毒。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