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端午的各地域名称
2019-11-20民俗文化 897人已围观
简介端午的各地域名称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端午的各地域名称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当五汛
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
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鸣鹤拳大师-阮东
鸣鹤拳大师-阮东阮东大师(1933年8月9日-2010年7月8日)男,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前屿村人,是福建省福州鸣鹤拳主要传人和代表性人物,鸣鹤拳的大师级人物。阮东大师曾任福建省福州武术协会鸣鹤拳研究会副会长及顾问,福州东方国术馆馆长,福州市晋安区武术协会会长,福建海峡自然门研究院顾问,福建省福州市鸣鹤拳委员会会长,福建少林武术馆副馆长兼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福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委员兼教练等职,中华武术七段,入选中国武术精英大典。阮东自幼喜爱武术,8岁随乃父阮传水(如师亲传弟子)习练鸣鹤拳, -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植物草本艾草制作的艾绒或艾条和其他药物制作的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药物艾条在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上温熏、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经散寒、温通经络气血、活血祛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非药物治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灸法对八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其经济价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深受百姓喜爱。古人云:“针 -
俞景耀医师-济世助人广峰寺义诊
俞景耀医师-济世助人慈悲为怀,广峰寺义诊"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离苦因缘与众生。"慈心,便是希望众生得到一切快乐;悲心,便是希望众生离开一切痛苦。当代佛教的慈悲实践,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邀请著名中医针灸医师俞景耀和中医高级推拿师俞建娜等众多专家,罗东镇医院的医生前来坐诊,为广大善信诊疗救治。 -
栀子[灌木果实中药名]
栀子[灌木果实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泻火药, 茜草科常绿灌木栀子树的成熟果实。 处方用名: 炒山栀 焦山栀 黑山栀 生山栀。 性味与归经: 苦,寒。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澹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俞景耀/提供文章。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