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千八攒除疾道功
2019-11-20武术文化 5053人已围观
简介千八攒除疾道功(道家秘传小八段锦)千八攒除疾道功,亦称小八段锦、但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有抻筋拔骨之意,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
千八攒除疾道功(道家秘传小八段锦)
千八攒除疾道功,亦称小八段锦、但并非外传之八段锦,乃是道家丹士配合静功修炼的动功,亦名外八段锦(相对于道家内八段锦坐功而言)。所谓八段锦者,乃拔断筋之别名。有抻筋拔骨之意,因道家前辈练此功是想将筋拔断(实际是增强关节韧性),以救静坐气滞血枯之弊,而后人以其为八式,遂讹为八段锦。实际上八段锦并非一定要八段,而千八攒之名是说需习练一千八百把才有显著效验。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所介绍的此功法习练,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将全套动作做三遍以上,坚持下来效果灵验,诚如书中所言“习久可令骨节软脱,百疾除”。
据万籁声先生所述: 道家千八攒除疾功法是万籁声先生于二十年代得自北京白云观隐士王显斋。该功法以“天人合一”的道家理论为依据,以人体为一小周天,暗合天地、宇宙之星相,以日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对应动作。其动作简单,但蕴涵至深,运动柔和,流畅,连续不断。此功凡七式,共十手。初手为两手托日月,左手心为日,右手心为月,仰手向上观之,所以迎阴阳之气也。此乃开第一式,至第二次时。即可不用。其总谱如下:无极起式,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转辘轳,龙虎相交,混元收式。其练法次序于下:两手托日月,前朱雀(左右各一手)。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左右各一手),转辘轳(左右各一手),龙虎相交再到收式。
详解动作如下:
一、无极起式, 两手握拳,平置两腰眼处,即胯骨尖上,此乃起式。
二、两手托日月式,由前式两拳翻上成两掌,两掌尖相对。先观左掌心,再观右掌心。所以迎日月之气也。
三、前朱雀式,由前式收回起式,先将左掌前伸,再向左外抓拳与左腿成直角收回归原处,右掌亦如之。
四、左青龙式,由起式用掌向左直出,成捶抓回归原处,右拳亦如之(即名右白虎)。
五、后玄武式,由起式先左拳开掌向后平出,自下抓回归原处,右拳亦如之,但步不动,只身拧。
六、转辘轳式,由起式左拳开掌向前平出,再返回成轮状覆下,可达左足尖。如上起向左与左腿成直角抓拳归原处,右手亦如之(膝不可屈)。
七、龙虎相交式,由起式两拳向前开掌,掌背向外拂之,则两掌心向上托起翻转成上式交叉之, 再收回归原。
八、混元收式,由起式双拳成掌向下覆压之,意存丹田,静雅如恒。若无事然,即为收式。
练习本功在未收式前,欲多习之,即自前朱雀式起,反复习之,不用托日月式矣。在初练时,应根据功法及时修正动作,保持姿势准确,以免积久成弊。另外,可以配合呼吸、眼神以增强功法效果。凡动作开时吸气,动作合时呼气,眼神跟随运动轨迹。应全神贯注,心无旁骛,除两手托日月式目光落于掌心外,余皆将目光落于指尖。调和气息益静益匀,动作益舒益缓,此乃要点须切切体会。这样习久了若收功时觉得浑身温暖怡适,元气踊跃,则可证明自身动作没有太大偏差,功法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自觉身体轻快,睡眠也有所改善,至此将它当成一门必修课。练完之后感觉非常舒爽,浑身绵软,而且气感也逐渐增强。不过我要提醒的是此功动作之简洁同它的功效之灵验反差太大了,所以猎奇的朋友或许要失望了。大道至简,倘若信之不笃,习练须持之以恒。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鹤拳传奇典故
鹤拳历史渊源白鹤拳在神州大地上相传了近5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代武师们不懈的探索与创新,逐步演变成为“飞、鸣、宿、食”等形式的拳法,究其拳理,万法归宗,不外乎“飞者喜于形、鸣者善运化、宿者多内功、食者好指法”。如今飞鹤拳、食鹤拳几近失传,宿鹤拳、鸣鹤拳也危在旦夕,再不及时拯救,为时晚矣!明末清初,闽福宁府(今福建省宁德地区的霞浦县)北门外方家村,有位武师姓方名掌光字种公(祖籍浙江省丽水市),有女方七娘,天生丽质,聪颖过人。七娘幼时,种公把她许配给邻里亲友的儿子为娃娃亲。两亲家情趣相投 -
端午节的考古研究
端午节的考古研究“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这本文献成了现代人们查考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习俗的重要参考。端午节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争论不休。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主要观点有四种: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及宗檩《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他在《端午考》及《端午节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两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他的观点。认为端 -
福建咏春拳郑祖杰[国家非遗传承人]
福建咏春拳郑祖杰[国家非遗传承人] 郑祖杰,男,1977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自幼习练传统武术,1998年拜国际咏春拳大师郑忠先生为师,系统学习咏春拳。曾先后参加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以及电影《咏春小龙》的拍摄,在剧中出演功夫演员角色,并担任咏春拳功夫动作指导及主演陈国坤(李小龙扮演者)的咏春拳动作替身。福建传统咏春拳(海峡)文化发展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特聘教官。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咏春拳第八代“指”字辈传承人。 -
南北大侠杜心五
南北大侠杜心五杜心五(1869-1953年),湖南慈利人.有"关东大侠", “南北大侠",“中华第一保镖",“神腿杜心五”,“自然大侠”等称号,为自然门武术一代宗师。大侠者不但有高超的武艺,更须有崇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