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茶道文化 >
黄茶制作工艺与特点
2019-11-20茶道文化 1935人已围观
简介黄茶制作工艺与特点制作特点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其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揉捻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制作过程1、杀青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
黄茶制作工艺与特点
制作特点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汤黄叶,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过程,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变色程度较轻的,是黄茶,程度重的,则形成了黑茶。
其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揉捻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
制作过程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
3、干燥
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
黄芽茶原料细嫩、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和安徽霍山的“霍山黄芽”。
黄小茶 采摘细嫩芽叶加工而成,主要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毛尖”,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湖北远安的“远安鹿苑”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 黄大茶 采摘一芽二、三叶甚至一芽四、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主要包括安徽霍山的“霍山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福鼎白茶历史与传说
福鼎白茶历史与传说白茶源自远古,白茶是中国六大类茶之一,但茶分六大类却是现代的事。因此,我们认定一种茶是不是白茶,不应该看它是不是叫白茶,而应该看它是否符合白茶的定义,即“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方法制作的茶。陆羽《茶经》据“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得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的结论,告诉我们茶起源于远古。无独有偶,福建太姥山地区也流传一个相类似的神话传说:说尧时有一女子,居才山(今太姥山)种蓝,人们称其为“蓝姑”,见山下麻疹流行,便教人用茶治病救人,由此感动上苍,羽化成仙,后人尊其为“太 -
申子荣[著名武术家]
申子荣[著名武术家]申子荣(1904—1983),祖籍祁县申村、后迁居平遥县长寿村,近代著名武术家,心意浑元太极拳创始人,中医内外伤科专家,“西安市四大名医”之一。申从小就读于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禀赋颖异,文采出众民,他自幼酷爱武术,随著名镖师王树茂学艺。1936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跟随马英图学习八极、劈刺等艺。为民国初期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一期学生。后在西安师从全国著名武术家、山西汾阳人王新午学习吴式太极拳老架、岳氏八翻手等。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薄一波领导的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担任文水等十县特派员 -
明朝皇帝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 -
福建咏春拳[国家级非遗]
福建咏春拳是中华传统武术南拳拳种之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福建传统闽地文化的一部分。由福建福清南少林五枚师太创于明末清初,最早流传于福建沿海一带,后在广东、香港、云南等海内外各地广为流传。福建传统咏春拳至今仍完整保留了五枚师太创拳时的整体风格,咏春拳是中国武学历史上稀有的专为女性所创的拳法之一,故又有“女人拳”美称。
点击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