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民俗文化 >
诗歌背景
2021-10-23民俗文化 2581人已围观
简介诗歌背景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诗歌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说:"关中自汧、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
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史记-货殖列传》)。由此可知,周代已是一个农业社会。这里所讲的虞夏之贡虽不可信,但周代的祖居之地宜于农业却是实情。这从"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来看,周族确是靠着农业而兴盛发展起来的。《豳风-七月》则完整地叙述出一年之中的农事活动与当时社会的等级压迫关系。另外,在《诗经》中的《大田》、《丰年》、《良耜》等都有农事的记载。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宗教信仰与社会政治融为一体。这就是《诗经》中为什么会有许多祭祀性颂诗与雅诗的社会基础。宰我曾问孔子何谓鬼神,孔子回答说:"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并且进一步解释:"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圣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官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返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礼记-祭义篇》)以此了解《诗经》中的颂诗、雅诗,便可以得其要领。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又具有社会历史特征。我们研究《诗经》,首先要注意产生《诗经》的历史社会基础。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夏枯草[中药草本植物]
夏枯草[草本植物]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的花序及干燥果穗。药性: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其全株都入药,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夏枯草作为中药在中国有着千余年的应用历史,民国《新本草纲目》称其为治凛疡之圣药。在现代被制作成夏枯草煎膏剂、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搽剂等方剂,近来临床上也用于肿瘤。 -
崆峒派门派掌门
崆峒派门派掌门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 -
劈挂拳【传统武术】
劈挂拳【传统武术】劈挂拳是中华传统武术拳种之一,流行于中国北方,原称“披卦拳”,“披者,打开、破开也,卦: 八卦也,”。顾名思义,披卦者,指打开,破译八卦变化之玄奥,后人传承,称劈挂拳。劈和挂为本拳的两大功法,它们有机的结合成为劈挂拳实用之核心。是中华传统武术中典型长击远打类的传统拳种之一,属于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盛名久远。 -
生姜[草本食同源中药名]
生姜[草本食同源中药名] 生 姜(附:生姜汁、生姜皮、煨姜)。华夏宝典之中药学--发散风寒药。 药用: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处方用名:生姜。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入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