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昆仑派
2019-11-20武术文化 2605人已围观
简介昆仑派(中华武术门派)昆仑派武术:是回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回族武术以昆仑山为标志,称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武术的四大流派。是中华武术著名流派。昆仑派也是明末兴起的道教分支,其所在地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昆仑山。昆仑山连绵数百里,山峦幽秀,道术之士接踵前往修炼。昆仑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昆仑派为八大门派之一。世间所传昆仑派多为误传,事实上昆仑派并非来自西域昆仑山而是起源于古山东临清。故又称临清派。昆仑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创始人昆仑
昆仑派(中华武术门派)
昆仑派武术:是回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有独特的创造。回族武术以昆仑山为标志,称为“昆仑派”,与少林、武当、峨眉并称为中华武术的四大流派。
是中华武术著名流派。昆仑派也是明末兴起的道教分支,其所在地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昆仑山。昆仑山连绵数百里,山峦幽秀,道术之士接踵前往修炼。昆仑派以山得名,自立一派。 昆仑派为八大门派之一。
世间所传昆仑派多为误传,事实上昆仑派并非来自西域昆仑山而是起源于古山东临清。故又称临清派。昆仑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创始人昆仑大师的名字命名。昆仑大师系后周柴荣手下大将,柴荣驾崩时在外统兵,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昆仑大师明了时局为大义而适时归隐于古临清龙潭寺(此处今天在河北省临西县龙潭村)因当地战火不断,遂传授村民与僧众武艺,又因为当时世间武术多重视拳法而忽视腿法,故创立临清派系,以十路潭腿为主要功法。名列宋太祖十八家之首。昆仑大师在世时曾经把潭腿传授回族人。因此教门潭腿也是昆仑派一支。
昆仑派历史上高手众多,明武宗时曾经和少林换艺,得罗汉拳。少林自此有了潭腿。在满清时,因为参与抵抗运动,临清被屠,仅有五十几个僧众逃出。后隐藏于清王府中传承武术。直至清王朝灭亡,临清派才又在世间出现,已经传至第99代菊字辈。当今临清派掌门人,隋大师讳世国,得意弟子洁空汝大师讳继华。
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族的民族体育传统和人文精神之一,至今仍被许多地区的回族群众保持并继续发扬。自古以来,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如唐代以来,回族定居的西安,武术习俗未间断过,过去无论老幼,练武风尚很浓。南方回族也多好武和擅长武术,保持着回族的特色。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族更是酷爱武术,世世代代相传。回族视习武为“圣行”,何足道为其中代表者。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
张锡纯对药【名医用药经验】中药巧配对增疗效,对药是中医临床使用两对或三对中药配合使用增加疗效的处方,“三味药组”是指在中医方剂的组方过程中,针对一定的病因、病机及病症,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七情等原则,采用相互为用或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或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等方式,将具有特殊配伍关系的三味中药组合在一起,以达到留良用弘、增效减毒、安全获益等目的的一种配伍方法。 -
七夕节日习俗
七夕节日习俗七夕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 -
南北大侠杜心五
南北大侠杜心五杜心五(1869-1953年),湖南慈利人.有"关东大侠", “南北大侠",“中华第一保镖",“神腿杜心五”,“自然大侠”等称号,为自然门武术一代宗师。大侠者不但有高超的武艺,更须有崇 -
福建咏春拳郑祖杰[国家非遗传承人]
福建咏春拳郑祖杰[国家非遗传承人] 郑祖杰,男,1977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自幼习练传统武术,1998年拜国际咏春拳大师郑忠先生为师,系统学习咏春拳。曾先后参加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以及电影《咏春小龙》的拍摄,在剧中出演功夫演员角色,并担任咏春拳功夫动作指导及主演陈国坤(李小龙扮演者)的咏春拳动作替身。福建传统咏春拳(海峡)文化发展中心副理事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种警察学院特聘教官。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咏春拳第八代“指”字辈传承人。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