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峨眉派武术
2019-11-20武术文化 1894人已围观
简介峨眉派武术峨嵋武术是以中国名山峨嵋为发祥地的中华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峨眉武术包括“五花八叶”,世间流传的“五花”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的(铁佛派),四川丰都地区青牛山(青牛派),四川涪陵点易洞地区(点易派),四川荣昌及隆昌两地(黄林派)。八叶是指在世间流传的赵门、僧门、岳门、杜门称为四大家。洪、化、字、会称为四小家。双目如钉,形神兼备,拽拳踢腿,闪展腾挪,进退快速,变化矫捷,灵活多变,虚实兼用,盘龙卧虎,一触即发。练武以“德”为先,不讲武德,便是武贼,强调武德
峨眉派武术
峨嵋武术是以中国名山峨嵋为发祥地的中华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峨眉武术包括“五花八叶”,世间流传的“五花”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的(铁佛派),四川丰都地区青牛山(青牛派),四川涪陵点易洞地区(点易派),四川荣昌及隆昌两地(黄林派)。八叶是指在世间流传的赵门、僧门、岳门、杜门称为四大家。洪、化、字、会称为四小家。双目如钉,形神兼备,拽拳踢腿,闪展腾挪,进退快速,变化矫捷,灵活多变,虚实兼用,盘龙卧虎,一触即发。练武以“德”为先,不讲武德,便是武贼,强调武德的重要。明朝时人唐顺之先生所著《峨眉七道人拳歌》曰:“浮屠善幻多技能,峨嵋拳术天下奇”,峨嵋武术08年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文人方士隐居峨嵋山。其中有司徒玄空、号动灵子、字衣三,耕食于山中,在与峨嵋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嵋通臂拳”,授徒甚众,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 北宋时期,峨嵋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僧人大增,自然武僧也为数不少。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峨嵋山临济宗白云禅师创编了“峨嵋临济气功”。明代,峨嵋武术进入鼎盛时期,英才辈出,高手林立,其拳法更为精湛。明人唐顺之的《峨嵋道人拳歌》,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明代峨嵋派拳术术的高超技艺,从起势到收势的全过程,其神态、劲力、身法、击法、呼吸、节奏等各个环节,都记叙得细致入微。他用“忽而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沙走”赞其硬功卓绝;用“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颂其软功柔韧;用“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形容其动作敏捷;用“险中吴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概括其伸缩开合,变化自如,可谓精深之至。《峨嵋道人拳歌》其30句,是现今找到的颂扬峨嵋武术的唯一专题诗篇。
清康熙年间,曾经师从朱熊占学习峨嵋枪法的明遗民吴殳(1611-1695年,号仑尘子,江苏娄江人)著《手臂录》,精确地阐述各种枪法,其中写道“西蜀峨嵋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穴室,峨习两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札,十二倒手,攻守兼备,破诸武艺。”可见其变幻莫测,精妙绝伦。在峨嵋枪法中,有治心、治身、动静、攻守、审势、戒谨、倒手等技法,从而大大丰富了峨嵋武术的理论体系。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夏枯草[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枯草的花序及果穗。入药部位: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处方用名: 夏枯草 夏枯花。 别名:九重楼、铁色草、大头花等。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入肝、胆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主治:用于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乳癖,乳房胀痛。俞景耀/提供文章。 -
淡竹叶[草本植物中药名]
淡竹叶[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一中医学一中药学一清热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的带茎的叶。 【处方用名】 淡竹叶。 【性味与归经】 甘,寒。入心、小肠经。 【功效】 清热除烦,利尿。 主治: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十主治热病烦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小儿惊啼,肺热咳嗽,胃热呕哕,小便赤涩淋浊。俞景耀/提供文章。 -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区别
普洱茶生茶和熟茶的区别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再经紧压成型,成为紧压生茶品。茶菁颜色与香气:茶菁由青绿至墨绿色为主,有些部分转黄红色。通常新制茶饼味道不明显,若经高温则有烘干香甜味。口感:口感强烈,刺激性较高。若经高温,清香水甜而薄,微涩。如台湾绿茶。汤色:以黄绿、青绿色为主。叶底:新制茶品以绿色、黄绿色为主。活性高,较揉韧有弹性。 熟茶制程:鲜叶采摘后,经杀青、揉捻、毛茶干燥,即为生散茶。生散茶经人工快速后熟发酵、洒水渥堆工序,即为熟散茶 -
葛根[藤本植物中药名]
葛根[藤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豆科落叶藤本植物粉葛的根。华夏宝典之发散风热中药,藤本植物、豆科粉葛的根部用药。 处方用名: 粉葛根 煨葛根。 性味与归经: 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 解表、透疹、生津、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之功。 临床应用: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用药须知:葛根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