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武当派武术
2019-11-20武术文化 2080人已围观
简介武当派武术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属于武术内家拳。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防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称。武当拳,亦名内家拳,这种拳法以养身炼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长智慧等多种特点和功能。武
武当派武术
武当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属于武术内家拳。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防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后经历代武术家不断创新、充实、积累,形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称。武当拳,亦名内家拳,这种拳法以养身炼功、防身保健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后发制人,延年益寿,祛病御疾,增长智慧等多种特点和功能。武当武术已流传到海内外,并成为人们养身保健、祛病延年的体育活动。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武功和养生方法的天然结合体,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武术文化底蕴,又含有精湛的科学道理。太极拳强调“先以心使身”而后再以“身从心”,形意拳讲究“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气到力达”,八卦掌要求走转圈“化意念足”,这些都体现了道家“包藏至道”以达“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健身宗旨,符合把形体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内养外练的运动观念。 武当武术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完整,它以“宇宙整体观”、“天人合一观”为宗旨,以“厚德载物”、“道法自然”为原则,以“动静结合”、“内外兼修”为方法,形成诸多各具特色的拳功剑法,既有功理和功法,也有套路操作和主旨要领,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张三丰的《太极拳总论》、《太极拳歌》和《太极拳十三式》三大经典与内家拳派张三丰原式太极拳。武当派,兴起于明代,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州太和山创立,固称武当派、武当道。
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因衣裳褛烂,不修边服,人称张邋遢。元时曾于河南鹿邑太清宫学道,熟读经书,曾至陕西宝鸡金台观学得养生延命之术,明洪武后又至湖北均县武当山玉虚宫五边树结茅庵修炼,修炼内丹大法,如武当内家拳,内丹睡功,阴阳调息功,筑基功等,他创立的武当道最大特点是一、以崇拜“真武大帝”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讳而改称“玄武”,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等七星的合称,以其形似龟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而稳定,又为我国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为道教所供奉,更为武当派崇拜。二是重习三丰武当内家拳技,张三丰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融合,晚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从武当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的。三是武当派主张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认为道统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并强调: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四是重内丹丹法,主张性命双修,强调要修仙道,先全人道,又主张大道以修心炼性为首,认为“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药材生。”又强调“药”分内外,认为“内药是精,外药是炁,内药养性,外药养命”。而后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最终还虚而合仙道。张三丰开创武当派主要丹法著作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等。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地处中华腹地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东望三国遗址古城襄樊隆中,西接现代车城十堰,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北临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库区,这片地处东经110度,北纬30度区间的神奇区域,可以说正处在整个中国的中心,在道教思想看来,武当山这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不仅上可感应天,下可连于地,同时东西南北四个不同方向的阴阳之气,如果能在这个中心位置调和统一,就可以达到万物化生,天下太平。这种万物和谐的最高境界,道教称之为太和。早在八亿年前,武当山便从古海洋中升起,形成一座莲花状的山形,周围群峰自然地朝向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如同众星拱月,这种奇观被称为,“七十二峰朝大顶”。按照道教五行学说,“南方属火”,武当山峰顶的形状,如同烈烈燃烧的火焰,水在火上天下即济,只有北方水神真武坐镇在这火形山上,才能达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因此便有了,“非真武不足当之”之说。这也许是武当之名,太和之意的根本寓意。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宗,历史悠久,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耀结晶。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身,以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从武当道教文化母体中所产生的武当武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动若行云流水的独特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特点,包含了人生的处事哲学。武当武术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三丰真人集百家之长,融道家养身,以阐功夫真理,扬长道教文化。从武当道教文化母体中所产生的武当武术,刚柔相济,动静结合,动若行云流水的独特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四两拨千斤的技击特点,包含了人生的处事哲学。武当武术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内刚,行功走架如浮云流水,连绵不绝的独特风格在武林中独树一帜。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七夕节日习俗
七夕节日习俗七夕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 -
中国武术各流派
中国武术各流派中国武术如同浩瀚大海,犹如一部经典的中华宝典深不可测,门派拳种,枝繁叶茂,穷毕业生精力能得其九牛二虎之一毛,已属不易。整理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使武术爱好者对中国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坦率的说,由于武术的神秘性,还有许多民间不外传的,所以不可能将所有门派(拳种)概括于本文之中。其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切望广大武林前辈武术爱好者朋友予以指正、补充。 一、少林派少林派是武术中一个约定俗成的技术流派。因以少林寺所传习拳械为基础形式,曾一度被民间誉为武林的“泰山北斗 -
剑仙王显斋
剑仙王显斋王显斋(1849-1965)为万籁声老师的老师之一,传授“千八躜”等道功。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记载:王显斋,奇士也,隐于京师,凡十有余年,人莫不知。先生博通今古,天资优异,所见辄善奇术,即百工杂技之流,过目无不通者。而尤精于数法,上朔天文地理,下稽诸子百家,莫不了如指掌。先生有安邦之材,嫉世不士,委曲于古刹兰若中,常吭声言曰:大丈夫得志则行于天下,不得志则独善其身。据《天水武术》记载:王维,字显斋,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利桥乡人。16岁投师道士学气功,练武术,学文化,背诵道家经书。为 -
武夷大红袍茶树种植
武夷大红袍茶树种植大红袍茶树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主干尚明显,分枝较密,叶梢向上斜生长,叶,一般在6~7cm,长者可达11~11cm;宽一般3cm左右,宽者可达4~4.3cm,中叶型,近阔椭圆形,先端钝略下垂、叶缘略向面、叶绿光亮,叶肉稍厚微隆质脆、叶尚浅尚明27~28对,叶脉79对,花型尚大,直径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丝稀疏稍长,高低不齐,二倍体,茶果中等。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萌芽、开采期比肉桂品种迟,一般在5月10日左右(缓冬年份)。2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