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鸣鹤拳大师-阮东
2019-11-20武术文化 4367人已围观
简介鸣鹤拳大师-阮东阮东大师(1933年8月9日-2010年7月8日)男,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前屿村人,是福建省福州鸣鹤拳主要传人和代表性人物,鸣鹤拳的大师级人物。阮东大师曾任福建省福州武术协会鸣鹤拳研究会副会长及顾问,福州东方国术馆馆长,福州市晋安区武术协会会长,福建海峡自然门研究院顾问,福建省福州市鸣鹤拳委员会会长,福建少林武术馆副馆长兼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福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委员兼教练等职,中华武术七段,入选中国武术精英大典。阮东自幼喜爱武术,8岁随乃父阮传水(如师亲传弟子)习练鸣鹤拳,
鸣鹤拳大师-阮东
阮东大师(1933年8月9日-2010年7月8日)男,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镇前屿村人,是福建省福州鸣鹤拳主要传人和代表性人物,鸣鹤拳的大师级人物。阮东大师曾任福建省福州武术协会鸣鹤拳研究会副会长及顾问,福州东方国术馆馆长,福州市晋安区武术协会会长,福建海峡自然门研究院顾问,福建省福州市鸣鹤拳委员会会长,福建少林武术馆副馆长兼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常务委员,福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委员兼教练等职,中华武术七段,入选中国武术精英大典。
阮东自幼喜爱武术,8岁随乃父阮传水(如师亲传弟子)习练鸣鹤拳,后又得到同乡阮宝政指点拳技大长,1925年白鹤拳、罗汉拳名家谢宗祥(人称如师)在前屿村阮家设馆收徒,在这个氛围下成长的阮东师就此一生与鸣鹤拳紧密联系在一起结下不解之缘终成鸣鹤拳大师。因前屿村离麻伙住处不及二十里地,后与乡邻黄性贤同往新店东浦园村师从麻伙(原名陈世鼎,如师的高徒)继续学习鸣鹤拳(当时同门学艺的有房利福、陈章林等人),阮东师原本功底深厚,又得麻伙师竭力指教,苦练数年,尽得麻伙系鸣鹤拳精髓,快手如电,身势如浑元抱球滚动。阮东性情温和,为人谦逊有礼,不计名利,崇尚武德,历七十年练功不辍,武艺精湛,深得同门及福州武术同仁的敬仰,在福州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其拳法刚柔相济,快慢相兼,松活弹抖,动作舒展优雅,独特风格深受福州武术界的推崇。其成名之后并不满足,还继续寻师学艺,闻本门有艺者必访之,因阮东师性情恬淡、天资弥高,深受本门前辈的喜爱,倾囊相授。阮东大师毕生精研鸣鹤拳法,熔各家之所长于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将鹤的飞、鸣、食、宿等习性在套路中得以充分体现,使鸣鹤拳这一传统拳法更趋完整,功夫日渐臻于化境,形成鹤意十足的阮氏风格鸣鹤拳。别派后辈请教学艺,他总是悉心指导,毫不保留,因此深得同门以及福州武术界敬重。破除武术的旧习俗,提供资料并配合出版书籍和VCD片,使得后人得以比较完整认识了鸣鹤拳的发展历史及套路。打破民间武术师徒相授的常规,多次在公开场合免费教拳,遇家庭困难学生,还出资帮助学生,阮东大师的高尚武术风格及精湛的武艺,吸引了海内外广大弟子前来学习,使得鸣鹤拳八步连、化八步连、二十八宿、中框、柔箭、七锦套路以及鸣鹤拳对练108式套路及对练方法传播到海内外各地,为鸣鹤拳的发展与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阮东大师授徒注重养生及技击并重,为使鸣鹤拳派继续发扬光大,从不藏私,诲人不倦,对学生的每招每式,一拳一腿,都是精心指点,言传身教,不厌其烦,直到动作符合要求为止,使学生学有所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发挥其特长,成为各具特技的一流高手。阮东大师在授徒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武德教育,常常告诫学生不可挟技凌人,好高自大。阮东师这一走,把鸣鹤拳的历史及真谛都带走了,是中国武术界的一大损失。
阮东大师主要得意门徒有:徐兰雨、郑荣、郑周汉、郑成华、王春利、姜宗明、陈益传、刘德用、吴景良、林坚、林欣耕、郑百初、林勇、林勇民、陈义强、郑祖国、唐灵辉以及阮金莲(阮东师小女)、黄诗秋(阮东师大女婿)、阮洪(阮东师孙子)等人。
阮东大师主要大事纪年:
1979年 获福州市民间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一等奖。
1980年 担任福建省武术比赛福州队教练。
1982年 获省第八届运动会武术比赛第二名和文明奖;同年,获省武术比赛优秀奖和全国传统武术观摩表演赛优秀奖。
1982年5月赴西安市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会,获鸣鹤拳一等奖
1983年获在福州举行的全国武术精英表演赛表演奖
1984年获全国武术表演赛表演奖
1984年随福州体育代表团出访美国波士顿,并在北美唐手道协会举办的“上地流夏令营”教授鹤拳,学员达800余人
1987年获福州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武术比赛第一名
2002年5月10日应邀出席乌克兰敖德萨市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冲绳刚柔流空手道“那霸手”比赛大会,同年5月14日传统武术短期培训班 在乌克兰正式开班传授鸣鹤拳八步连
2002年12月首届闽台散打搏击争霸赛在福州举行,在比赛间隙表演鸣鹤拳助兴
2004年代表国家队参加“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获男子组南拳一等奖(金奖)
2006年元月28日(大年除夕)随福建武术代表团一行十人应台湾武艺文化研究会之邀,到台湾麻豆池王府参加全台武艺大会师,不但 在台上演示鸣鹤拳,台下也被当地武林人围住切磋交流。“
曾在《鹤拳》和《南拳汇宗》两书中担任鸣鹤拳套路示范
1982年武术挖掘时期 内部资料片《八闽雄风》鸣鹤拳套路示范
90年代中国武协内部资料片 武光十色的鸣鹤拳套路示范
2004年南少林系列商业片《鸣鹤拳八步连》套路示范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峨眉派武术
峨眉派武术峨嵋武术是以中国名山峨嵋为发祥地的中华传统武术流派之一,峨眉武术包括“五花八叶”,世间流传的“五花”即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的(青城派),金堂云顶山铁佛寺地区的(铁佛派),四川丰都地区青牛山(青牛派),四川涪陵点易洞地区(点易派),四川荣昌及隆昌两地(黄林派)。八叶是指在世间流传的赵门、僧门、岳门、杜门称为四大家。洪、化、字、会称为四小家。双目如钉,形神兼备,拽拳踢腿,闪展腾挪,进退快速,变化矫捷,灵活多变,虚实兼用,盘龙卧虎,一触即发。练武以“德”为先,不讲武德,便是武贼,强调武德 -
中国茶俗
中国茶俗泡茶、中国人饮茶的习惯,从唐、宋、明、清到现代,有很大的变化,各个区域都有所不同。唐代唐朝时的茶叶多加工成茶饼。唐朝人不“饮茶”,而是“吃茶”。备茶过程如下:1、将茶饼用火灸烤。2、将烤茶饼放入铜制茶辗辗成颗粒。3、用茶罗筛茶粒取细末。为了改善茶叶苦涩味,常加入薄荷、盐、红枣或姜片调味,并多外加龙脑等香料。将细茶末连同上列材料,调和成酱。然后用茶酱配合其他其食物食用。湖南还多少保留“吃茶”的习惯——吃茶叶。毛泽东嗜好吃茶叶。茶叶传入英国时,英国人将开水泡好的茶叶夹入面包片食用。 -
新儒家学
新儒家学儒家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就是新儒学,新儒学又称新儒家,是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儒家学派。狭义的新儒学,是指梁漱溟、张君劢 -
中医的精髓与密秘
中医的精髓与密秘: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总称,她包括问诊、辨证、针刺、艾灸、正骨、推拿、伤科、、砭石、中药、刺络放血、点穴疗法、祝由术等等许多有效的疗法在内的一大体系,如:武医、苗医、道医、佛医、藏医等等,仅把“中医”等同于“中药”,把中医的范围“看窄了”,把中药的含义“看小了”,中医的精髓在民间、中药的精髓在于精准组方和用量。
点击排行

本栏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