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武术文化 >
崆峒派门派掌门
2021-10-23武术文化 4833人已围观
简介崆峒派门派掌门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
崆峒派门派掌门
崆峒派在对身份地位的的称呼上有别于其他门派。在一个门派,身份权利最高者,少林称为住持。武当峨眉等大多数都称为掌门,而崆峒派管其称做掌派或掌派人,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崆峒派有八个掌门人,即飞龙门掌门、追魂门掌门、夺命门掌门、醉门掌门、神拳门掌门、花架门掌门、奇兵门掌门和玄空太极门掌门,但他们只负责管理本门下的弟子,八个掌门是平级关系,不互相管辖,由于玄空门武功基本是掌派人独修的功夫,所以玄空太极门的掌门基本也就是下一任的掌派人了。而比八个掌门身份再高一级的就是掌派了。
按崆峒派的山门规戒,每代掌派不能有工作,一生只能专门从事传授和弘扬崆峒武术。
而在崆峒派早年的门规中又有传授和开派一说。按照掌派人的传代数,逢单(即第一代、第三代等)叫传授,逢双(即第二代、第四代等)叫开派。传授武功,就是师父尽量将所有武功传授徒弟,不使其失传。一个师父至多不超过十六个徒弟。所谓开派呢,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各地方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徒弟练我派的武术。按规矩,先开派的地方入门早的为师兄,后开派的地方入门晚的是师弟,而不以武功高低分师兄师弟。
崆峒派还有一个规矩,就是每个徒弟所传的武功都是不一样的,分为一、二、三等。除徒弟外,还要有十个开山门弟了。他们必须是从优秀的徒弟中选拔出来的,授以崆峒派高级武功,做为掌派者的助手。传授一个徒弟武功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但每位掌派要到各地去传授武功,来回走动。所以,三年时间是指师父实际指导的累计的三年时间,三年满,方可出师。
各代介绍
第一代 飞虹子 唐朝甘肃
第二代 飞绥子 宋朝甘肃
第三代 云离子 元朝甘肃
第四代 飞云子(黄衫客) 明朝甘肃
第五代 眉姑(女) 清朝四川
第六代 飞尘子(曲一洪) 清朝四川
第七代 陆尘子 清朝湖南
第八代 袁一飞 清朝广东
第九代胡飞子(胡惠民) 民国浙江平湖
第十代燕飞霞(王进)吉林
第十一代白义海甘肃平凉
花舞影(女) 日本东京(日本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师承燕飞霞,亦是燕飞霞的妻子)
崆峒派掌派人的选择标准和武侠小说中的不同。据说崆峒派掌门要求必须精练8门功夫,学全118种套路,这118套武术刚柔风格不同,一人很难适应。能全部精练者为武学奇才,方能成为掌派人。没有这样的奇才,这一时期就没有掌派人。所以1000多年来,崆峒派武学未断,但是掌派人却没有几个。这一说法听起来虽然有些匪夷所思。
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已随鹤西去,其中前九代侠踪无从考究,即使是传说,也极少保留至今,后人能记住的也就是通过口碑传下来的掌派人名字。而燕飞霞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武学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16岁就在第一届全国武术比赛(1956年)中夺冠,17岁在缅甸举行的世界武术大赛中独得5项冠军。
崆峒派掌门人白义海,回族,甘肃平凉崆峒区人,因为生长于崆峒山下,自小便对崆峒武术耳濡目染,7岁时跟随时任平凉武术协会主席的舅父马明星学习传统武术;后拜西北崆峒武术名家兰振清学习飞龙刀、双刀进枪对练、剑、棍、枪、九节鞭、两节棍、绳镖、佛尘、扇、石锁功、弹腿功、小洪拳、母子拳、崆峒对练、双鞭进枪、金钟罩、硬气功、街头防暴术、擒拿等,1995年拜东渡回国的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为师,系统的学习了崆峒派武术。2005年师傅燕飞霞逝世后,白义海接任崆峒派传承大印。近年来,白义海先后亮相于武侠文化节、中华武术高峰论坛、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武医养生学术研讨大会、《体育人间》、《天天向上》、《非常了得》、《武术大家访谈录》等大型武术、娱乐类节目,使这一保守的武术门派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对于崆峒武术的弘扬有着不可磨灭功绩。
习武历程: 白义海出生于武林世家,成长于崆峒山下,自幼跟随舅父马明星(平凉武术协会名誉主席,父亲马恒福在解放前获擂台冠军,得蒋介石颁发的中正剑殊荣)习练传统武术,从小显现习武天赋。1992年在甘肃平凉开办首家崆峒武术馆,成为当地年轻的武术馆长。
白义海三十余年来,师从西北武术名家兰振清老先生八年,学习飞龙刀、双刀进枪对练、剑、棍、枪、九节鞭、两节棍、绳镖、佛尘、扇、石锁功、弹腿功、小洪拳、母子拳、崆峒对练、双鞭进枪、金钟罩、硬气功、街头防暴术、擒拿等,师从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十年,学习崆峒飞龙门、神拳门、玄空门(崆峒派秘传之宝,多为历代掌派人独修之法)、崆峒太极推手、崆峒劲道等,后又学习研究截拳道、跆拳道、散打等,成为崆峒掌派传承人。
白义海认为崆峒派的每一个弟子,入门之前,必须了解崆峒的历史,了解更多的佛儒道根源,只有真正懂得崆峒派道文化根源的人,才会真正领悟崆峒武术,将崆峒武道灵魂文化传承下去,即所谓同道者才会同舟共济。
三十年来,白义海将习武精髓揉和演练成为具有当今特色的崆峒武道近身防卫术,传授于官兵特警、女士,使崆峒武道近身防卫,走进大专院校,走进武医同时普及崆峒武道近身防卫术和倡导的崆峒太极养生,让各类人群学以至用,使崆峒奇葩遍地开花。
近年来,中华崆峒武道联盟结盟了各界社会力量,在北京、佛山、深圳、广州、惠州、东莞、香港、台湾、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发展和弘扬崆峒武道,如今已重点转站北京,为进一步开展在国际文化领域上的交流宣传,崆峒武道联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将结合中国传统书画(具代表性的中国孔子书画)、中国国际友好文化节(各国驻华使节各种活动)和中美华人书画协会等,以画演儒。中国崆峒派传统武术文化将以武演道,为传扬千年传统文化共同开辟先锋,打造国际性特色的文化交流平台,让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全世界,让世界更深层次了解中国。





Tags:
上一篇:霍氏八极拳渊源与传承
下一篇:霍氏八极拳精要概论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松花江自然资源
松花江自然资源松花江矿产资源松花江流域范围内山岭重叠,满布原始森林,蓄积在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上的木材,总计十亿立方米,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区。矿产蕴藏量亦极 -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
茉莉花茶历史发展茉莉花茶发展根据历史汉朝《史书》记载,茉莉花最早起源于古罗马帝国,汉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后成为佛教圣花,之后随印度佛教传到福州。茉莉花在唐朝时被认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征,代表士大夫的气节。人们认为,茉莉花一出,则百花不香,从那时候开始茉莉花就成为了“天香”,与菩提均作为佛家圣物。宋朝时,中国兴起了把香入茶的热潮,因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药引,茶是药,能够解百毒。在福州本土化中,茶和药都被叫做“da”(福州方言读音),导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时有 -
普洱茶【茶之祖】
普洱茶【茶之祖】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云南普洱茶是云南独有大叶种茶树所产的茶,是中国名茶中最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的茶类,其饮用方法异常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清饮指不加任何辅料来冲泡,多见于汉族;混饮是指于茶中随意添加自己喜欢的辅料,多见于香港、台湾,如香港喜欢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枸杞、西洋参等养生食料。耐泡是普洱茶的一个优点,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茶,最多可以泡20次以上,其味与汤色会随着泡的次数增加慢慢的减淡 -
芦荟[肉质草本植物中药名]
芦荟[肉质草本植物中药名] 药用:华夏宝典之中药学--泻下药,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库拉索芦荟草、好望角芦荟草或其同属他种的植物叶茎切断后流出的液汁,经浓缩的制成品。 【处方用名】 芦荟 真芦荟。 【性味与归经】 苦,寒。入肝、胃、大肠经。 【功效】 泻热通便,杀虫,凉肝。 【临床应用】1.用于热结便秘及习惯性便秘﹣﹣本品泻火通便,能治热结便秘、头晕目赤、烦躁失眠等症,可与茯苓、朱砂等配伍应用。俞景耀针灸医师/提供
点击排行
俞国进[自然门武术名家]本栏推荐
八卦掌【传统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