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

  • 中国国家区域地理【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区域地理【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区域地理【国家地理】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中国国家地理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世界地理的东半球和北半球,中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地、高原面积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总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中国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

    中国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

    中国自然资源与土地资源中国土地资源有四个基本特点: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资源论,在面积位居世界前12位的国家中,中国居第11位。按利用类型区分的中国各类土地资源也都具有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类型复杂多样,耕地比重小中国地形、气候十分复杂,土地类型复杂多样,为农、林、牧、副、渔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中国气候情况与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情况与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情况与气候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长江[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大长河]

    长江[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大长河]

    长江[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大长河]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比黄河(5464㎞)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长江历史演变

    长江历史演变

    长江历史演变古长江的形成远古时代,长江流域的绝大部被海水所淹没。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时,长江流域部仍被古地中海(即特提斯海)所占据,当时西藏、青海部分、云南西部和中部、贵州西部都是茫茫大海。湖北西部,是古地中悔向东突出的一片广阔的海湾,海湾一直延伸到今日长江三峡的中部。长江中下游的南半部也浸没在海底,中下游的北部和华北、西北亚欧古陆的东部,地势较高。发生于距今1-8亿年前三叠纪末期的印支造山运动,那时开始出现了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秦岭突起,长江中游南半部隆起成为陆地,云贵高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长江水系构成

    长江水系构成

    长江水系构成长江源头长江正源是一个宽阔的地理单元,它包括昆仑山至唐古拉山间的广阔地域,东西长约4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公里。区内地形起伏和缓,平均海拔4400-4700米,年均气温-4℃以下,气温低,植被稀疏,常年冻土广泛分布,动物种类简单,多为高原特有的种类,包括野驴,白唇鹿、野耗牛、雪豹、藏羚羊、棕熊、狼、岩羊等。长江源由北源楚玛尔河,南河当曲和正源沱沱河组成,楚玛尔河发源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深处的可可西里湖,藏语意为“红水河”,全长约515公里,流量小,夏季经常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

    长江水文特征长江水量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m,其中地表水资源9513亿m,地下水资源2463亿m3,重复水量2360亿m。由于流域入口众多,入均占有水量为2760m,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长江气候特点

    长江气候特点

    长江气候特点长江流域气候温暖,雨量丰沛,由于幅员辽阔,地形变化大,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也经常发生洪、涝、旱、冰雹等自然灾害。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16~18℃,夏季最高气温达40℃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4℃左右。四川盆地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比中下游增加约5℃。昆明周围地区则是四季如春。在金沙江峡谷地区呈典型的立体气候,山顶白雪皑皑,山下四季如春。江源地区属典型的高寒气候,年平均气温-4.4℃,四季如冬、干燥、气压低、日照长和多冰雹大风。长江流域夏季和夏季前后,盛行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长江流域人口规模

    长江流域人口规模

    长江流域人口规模长江流域有人口约4亿人,占全国1/3,其中农业人口约3.2亿人。在流域总人口中,约94%为汉族;还有50多个少数民族,2000余万人,其中超过100万人的有土家、苗、彝、侗、藏、回等6个民族,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川西、湘西和鄂西一带。长江流域人口稠密,平均人口密度超过220人/k㎡,特别是长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和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度达600~900人/k㎡,上海达4600人/k㎡以上,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民族长江流域共有14个民族自治州,32个民族自治县,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长江古人类文化遗址

    长江古人类文化遗址

    长江古人类文化遗址大约距今200~300万年前至1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就是早期人类生存和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中,早期、中期、晚期的都有发现。约200万年前,中国就已出现了在长江三峡一带活动的古人类,被称为“巫山人”。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发现距今约170万年左右的元谋人(亦称元谋猿人)为早期猿人阶段的晚期,比北京猿人更原始,可能已会用火。1988年元谋县又出土了一具人猿超科头骨化石,距今约300~400万年。以上发现证明长江上游滇中高原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长江中下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长江水治理开发

    长江水治理开发

    长江水治理开发长江流域综合利用任务广泛而复杂,涉及国民经济各有关部门及流域内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1990年国务院批准同意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治涝、水力发电、灌溉、航运、水土保持、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南水北调、水产、下流沿江城镇布局、城市供水、水源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旅游等,并指出流域规划工作要坚持“统一规划,全面发展.适当分工,分期进行”的基本原则,正确地解决远景与“近期”,干流与支流,上中下游,大中小型,防洪、发电、灌溉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黄河[中国北部最大河流]

    黄河[中国北部最大河流]

    黄河[中国北部最大河流]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黄河干流和支流

    黄河干流和支流

    黄河干流和支流根据流域形成发育的地理、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黄河干流河道可分为上、中、下游和11个河段。  上游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当地称玛曲。“玛”即玛夏,藏语意为孔雀,“曲”是河,“玛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于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穷山的玛曲曲果日(意即黄河源头山),山坡前泉群汇集成东、中、西三股泉流,东股最大,当地藏民称它是玛曲曲果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黄河流域概况与主要湖泊

    黄河流域概况与主要湖泊

    黄河流域概况与主要湖泊黄河是由许多个湖盆水系演变而成的,到目前为止残留下来的湖泊较大的只有3个,它们是河源区的扎陵湖、鄂陵湖和下游的东平湖。一、扎陵湖和鄂陵湖扎陵湖和鄂陵湖为构造湖,是由古代的大湖盆演变而成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国内海拔较高的淡水湖。二、东平湖东平湖是黄河下游仅有的一个天然湖泊,地处山东梁山、东平和平阴三县交界处,北临黄河,东依群山,东有大汶河来汇,西有京杭运河傍湖直接入黄。  黄河地貌特征黄河流域西界巴颜喀拉山,北抵阴山,南至秦岭,东注渤海。流域内地势西高东低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黄河水文特征(黄河径流量)

    黄河水文特征(黄河径流量)

    黄河水文特征(黄河径流量)实测年径流量1954年编制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时,在进行复查和插补的基础上,采用1919~1953年系列,计算陕县实测年径流量为412亿立方米。1962年提出《黄河干支流各主要断面1919~1960年水量、沙量计算成果》,其中陕县站实测年径流量423.5亿立方米,秦厂站472.4亿立方米。1975年黄委会规划办公室编制治黄规划时,采用1919~1975年56年系列,计算黄河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松花江[中国东北地区河流]

    松花江[中国东北地区河流]

    松花江[中国东北地区河流]松花江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松花江在隋代称难河,唐代称那水,辽金两代称鸭子河、混同江,清代称混同江、松花江。松花江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流域面积55.72万平方公里,涵盖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年径流量762亿立方米。松花江名称变迁: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上游称速末水,下游称难水。隋唐时期,上游称粟末水,下游称那河。辽朝时期,称混同江,今扶余段称鸭子河。金朝时期,上游称宋瓦江,下游称混同江。元朝时期,上下游统称宋瓦江。明朝宣德年间始名松花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水系松花江源头:松花江有南北两源,正源为南源。南源(正源):南源即海拔2744米的东北屋脊长白山天池,这是松花江的正源。自天池流下的西流松花江全长958公里,流域面积7.34万平方公里,占松花江流域总面积的14.33%。它供给松花江39%的水量。在它的上游又有两源:南源头道江、北源二道江,均发源于长白山。两源在吉林省靖宇县两江口相汇以后始称松花江。北源二道江的上游有五道自西向东排列的白河,其中二道白河源出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正源。松花江上中游河谷狭窄,水量大,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从正源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松花江水文特征

    松花江水文特征

    松花江水文特征径流量松花江平均年径流量达762亿立方米。其中,嫩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27.3亿立方米;支流甘河年均径流量36.4亿立方米,最大径流量65.64亿立方米(1989年),最小径流量8.86亿立方米(1979年),年平均流量115立方米/秒;支流雅鲁河2月份为枯水期,流量约0.68立方米/秒,8月份为丰水期,流量约2570立方米/秒,平均流量718立方米/秒;西流松花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6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深209.6毫米。松花江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34.3毫米,折合径流量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牡丹江[松花江中游的支流]

    牡丹江[松花江中游的支流]

    牡丹江[松花江中游的支流]牡丹江(满语mudaula,汉音译“穆丹乌拉”,意思是弯曲的江)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松花江中游的最大支流,全长726千米,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在黑龙江依兰县附近注入松花江。牡丹江,在唐朝时叫忽汗河,元朝时称忽尔哈江,明朝改为虎尔哈河,到了清朝,上游叫穆丹乌拉,镜泊湖以下称瑚尔哈河,满语穆丹的意思是水湾,牡丹是穆丹的音转,意为弯曲,又因牡丹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脉敦化市的牡丹岭,牡丹江便因山得名。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向北流入黑龙江省,经宁安、牡丹江市、海林、林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
  • 中国四大古城

    中国四大古城

    中国四大古城中国四大古城是指四川阆中古城、重庆安居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歙县徽州古城四座历史悠久,保存最完好,皆有千年建县历史和城墙的古城。中国地理中四座古城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传统文化千年的中华宝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阆中古城、徽州古城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平遥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安居古城为国家4A极景区。      

    2021-11-06地理模块

    阅读更多